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尔弗拉姆·埃尔斯纳(Wolfram Elsner)的著作《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换个角度看中国》中文版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作为一名长期批判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国际知名学者,埃尔斯纳教授以客观公正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发展的独特路径,为世界理解中国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在书中,埃尔斯纳教授摒弃了西方常见的“欧洲中心论”偏见,拒绝将世界简单划分为对立阵营。他以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引导读者首先了解真实的中国,进而理解中国。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使本书成为一部帮助西方社会破除对华认知迷雾的力作。通过翔实的分析和案例,作者向世界展示: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更是人类社会发展新路径的探索者。
作为演化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埃尔斯纳教授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通”,但他通过与中方学者长达20年的合作研究,特别是作为吉林大学兼职教授的亲身观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他倡导的“社会利益至上”经济学理论的高度契合。在多次访华经历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科技创新的蓬勃态势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都给这位西方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将“个人利益最大化”奉为圭臬,最终将人类社会推入“囚徒困境”的泥潭。当前全球面临的贫富分化、气候危机等挑战,正是这种理论缺陷的集中体现。相比之下,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实现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
埃尔斯纳教授特别关注中国如何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全球经济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他认为,关键在于中国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独特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级政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各类市场主体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价值,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这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发展模式,正是西方碎片化的治理体系难以企及的。中国制度的优势在于“说到做到”。比如治理污染,中国可以雷厉风行地关停高污染工厂,同时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而在西方,一个环保政策可能要争论好几年,最后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政策执行窗口。这种高效的行动力,让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时显得格外有力。
埃尔斯纳教授发现,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教科书里的理论完全不同。在中国,市场不是放任自流的竞技场,而是被巧妙地纳入国家发展的轨道。政府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指挥,既让每个乐器自由发挥,又能确保整首曲子和谐动听。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通过补贴政策、充电网络建设和安全标准制定等一系列组合拳,短短十年就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这种“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模式,打破了西方“市场万能”的神话。
当下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或许是:发展道路不必千篇一律。中国的实践表明,只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每个国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既要坚定道路自信,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也要保持开放心态,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作者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人民周刊》2025年第8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