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山歌大王”有了“新头衔”

庞革平 陆华勇 莫云芳    2025-05-15 17:23:27   

“婚丧嫁娶也难免,酒席尽量办简单。大操大办不可取,天价彩礼不可贪……”

山歌擂台赛上,韦光南登台一亮嗓,便惊艳全场。

台下观众听得陶醉,为他送上掌声与喝彩:“他的歌声或婉转悠扬,或高亢嘹亮,将我们本土山歌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韦光南今年55岁,是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那湴村村民,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山歌大王”。“韦光南唱歌才思敏捷,拟人状物,出口成章,很有特色。”罗白乡公共服务中心莫慧珍评价说。

平时在节假日,有人办喜事时,韦光南喜欢和山歌爱好者三三两两地对唱山歌。政府部门邀请他去宣传时政唱山歌,他总是积极参加,不讲报酬。

最近,韦光南有了一个新“头衔”:罗白乡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队长。

“婚事新办新做法,酒席最多20桌;红包每人一百块,每桌400最适合……”韦光南用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山歌把移风易俗的理念唱进村民心里。

“山歌深受大家喜爱,我们就利用这个优势,把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的内容编成山歌,用本地土话唱出来,村民喜欢听,我自己也有成就感。”韦光南说,他现在很享受这个“新赛道”。

罗白乡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今年以来,该乡改变移风易俗宣讲宣传方式,鼓励和引导群众创编移风易俗山歌,用歌词讲述出农村的新生活、新气象。

如今在罗白乡,村村都有山歌队,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农闲时分,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传唱着移风易俗的山歌。

“以前的山歌都是唱些生活琐事、爱情故事,现在用山歌来传递文明新风,既接地气又容易让人接受。”罗白乡那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崇锦说,山歌的传唱性强,一首好歌能很快在村里传开,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这些新观念。

“通过琅琅上口的山歌韵掀起全乡文明新风的热潮,让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活’起来。”罗白乡党委书记许康靖说,在欢快的歌声中,移风易俗观念悄然深入人心,山歌助力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斐然。

以往,农村存在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村民深受其累。通过山歌传唱,村民逐渐认识到这些陈规陋习的弊端,自觉树立起文明新风。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大家攀比心强,花钱多,负担重。现在村里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家既省了钱又不失面子。”那湴村村民韦文日说。

与此同时,山歌传唱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邻里关系愈发和睦,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得到弘扬。

“这也为我们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罗白乡乡长方博文说,他们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移风易俗工作成果,挖掘白头叶猴景区生态价值,推出“罗白社区—岜萌村—枯隆村”白头叶猴生态旅游研学路线,在沿线周边村庄大力发展岜萌村米酒、枯隆村花生油等“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产业及开发酿酒、榨油精品课程,辐射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振兴助推产业振兴之路。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崇仁县多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行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