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经”心探寻

对外经贸大学“经耘小队”赴贵阳调研苗医药传承与出海

2025-07-25 15:21:48   

2025年7月中旬,对外经贸大学“经耘小队”跨越山川,奔赴贵州,开启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寻根之旅。7月16日,这支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院与中国金融学院多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在与当地苗医传承人的交流中,深度对话苗医药千年智慧,探寻从古老传承迈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时代路径。  

 

 

苗医药是流淌在贵州山水间的“生命密码”,两千年来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守护着苗族人民的健康。从先民应对跌打损伤的零散技法,到形成“寒热纲”等理论体系,再到如今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标准化研究,苗药的发展轨迹,正是传统医药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在创新中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根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开的数据,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80%以上。目前,苗医药面临国际标准缺失、文化翻译断层等挑战;另一方面,全球对自然疗法的需求涌现、国家对中医药国际化的技术支持和政策铺路,均为苗医药出海发展提供可能。  

 

“经耘小队”参观贵州中医药大学苗医药博物馆
 

小队经过调研发现:一方面,海外国家对药品进出口管理限制制度比较繁杂,推动苗药出海适宜另辟蹊径。挑选具有代表性、药食同源、保健功效突出的品类输出海外,可能更有利于打开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数字化传播的力量不容忽视。例如用国际化语言和方式讲述苗医上山采药的故事,用区块链追溯药材全流程,让世界触摸苗医药的温度与可信度。这不仅是一次产业突围,更是一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全球表达。  

当“经耘小队”的身影穿梭在贵州的苗岭深处,他们丈量的不仅是苗医药的现代化之路,更是一场青年与古老文明的“双向奔赴”。在民族文化复兴的浪潮中,这群学子以脚步、头脑与热忱证明:传统不意味着尘封,而是一种等待被重新激活的力量。苗医药的国际化叙事,或许正从这场盛夏之约悄然启程。正如小队成员张昀曦在当天的实践日记中写下的话语:我们这一代经贸人的使命,是把“民族的”转化为“世界的”,可以从翻译一句苗医口诀开始,从设计一款苗药文创起步,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生生不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耘小队”)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省河曲县蚰蜒峁村:用文明底色绘就振兴画卷
下一篇:国能江西九江公司:迎峰度夏守护万家清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