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写好“土特产”文章

——专访云浮市副市长兼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

人民政协报记者 林仪    2025-07-28 16:15:15   

7月25日,2025“土特产”推介活动·云浮市郁南无核黄皮专场暨“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在郁南县建城镇开幕。这场以“果为媒、网为桥”的产业盛会,全景式展现郁南无核黄皮从“地方特产”化身为“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郁南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19.7万亩,预计产量14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将达81亿元左右。活动期间,记者采访了云浮市副市长兼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听听郁南的“发展经”。

 

中共云浮市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在古树现场向人民政协报社记者介绍无核黄皮品质与培育情况。

 

记者: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广下,云浮郁南黄皮逐步迈向“百亿产业”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梁世军:郁南县把发展无核黄皮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导向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奋力将无核黄皮“土特产”做成“百亿大产业”,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为推动无核黄皮产业的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是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护航产业发展。

强化政策保障。出台《郁南县黄皮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年)》《郁南县无核黄皮产业园建设规划》《郁南县无核黄皮特色小镇规划》《郁南县黄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制定《地理标志产品郁南无核黄皮》《无核黄皮采后处理及贮运保鲜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编印《郁南县无核黄皮栽培技术》《郁南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着力构建“两园一院一街一带”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无核黄皮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强化金融支撑。完善金融资源直达产业基层机制,派遣多名金融特派员进驻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所在的便民村,实施“整村授信”7243万元。推广运用“普惠金融户户通”,搭建银行机构、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创业能手合作平台。募集6亿元资金在云浮市率先发行首例县属国企债券,并规划0.45亿元债券资金精准投向郁南县黄皮产业果饮品牌建设项目。

二是加速技术革新落地,赋能产业升级。

推动科学化科技化管理。创新“人才驿站+科技小院”共建模式,组建13人研究团队破解黄皮种植品种单一、裂果率高、采摘期短等技术性难题;成功研发“华蜜”1、2、3号三个早、中、晚熟黄皮新品种,将黄皮采摘期从半个月延伸至两个多月。引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和无人机飞防技术,精准实施黄皮生长周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实现无核黄皮挂果量提升5%、农药用量降低10%以上、优果率高达80%以上。

创新加工工艺。创新研发HPP超高压低温灭菌、鲜果冷榨等工艺,引入控温酶解、新型微生物发酵、后熟陈酿等技术,突破黄皮果醋生产周期长、香气不明显等瓶颈。打造无菌冷灌智能化生产线,建立榨汁、灭菌、灌装等全流程数字化品控体系,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加工生产。依托黄皮果、黄皮叶被收载为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品种,研发生产酵素、冲剂等深加工药食同源产品。目前,黄皮加工转化率达20%。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冷链物流+数字平台”体系,建成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镇村物流服务网点159个、冷库库容达3.1万m³;打造连滩镇农产品流通冷链示范园和广东供销天业(郁南)冷链物流园两大项目;搭建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黄皮产业冷链流通率提高10%、腐损率降低5%,有效延长无核黄皮销售半径和周期。

三是深化本土品牌打造,擦亮地方名片。

强化品牌创建。以“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成功创建23个省级以上无核黄皮品牌;通过统一地理标志、举办黄皮文化节庆、参与国际展会等方式,推动“绿养郁南”“郁南无核黄皮”从区域品牌向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品牌升级。“黄小希”品牌产品通过“景区联动+IP联名+产品联营”模式实现商业化运营,后续将逐步在全国4A级以上景区及核心旅游街区布局20家以上门店。

开发文创产品。探索“黄皮+创编”新模式,创新推出“正气哥”“和气妹”“黄小希”3位IP形象以及纪念奖牌、帆布袋、雪糕等黄皮元素文创产品,通过“景区联动+IP联名+产品联营”模式实现商业化破局;融合农业专家对无核黄皮的专业解读和本土音乐、舞蹈精英的艺术创作能力,精心策划编制出《黄皮飘香》《戏说黄皮》《黄皮少年》等7首独具郁南特色的粤曲小戏、音乐快板、歌舞作品,通过“线上展播+线下巡演”等方式,充分展现黄皮文化风采。

四是建立多维宣传矩阵,推动产销对接。

办好系列推介活动。以“初夏赏花、盛夏品果、全年深加工”理念,打造无核黄皮主题系列活动。抢抓每年三、四月黄皮花绽放时机,依托万亩花海,以“赏花+徒步”带动乡村绿美经济。七月黄皮成熟时期,隆重举办无核黄皮推介活动,线上创新推出无核黄皮百年母树慢直播等营销活动,将“音乐会+星空露营+创意集市”等潮流元素融入无核黄皮“12221”市场体系建设,牵引带动一二三产加速融合。

释放名人代言效应。充分解锁流量密码,聘请“文旅助农官”等到原产地采摘直播,连续2年举办“土特产”推介活动,助力黄皮产业“出圈”“出海”。

丰富宣传载体。从“云浮郁南喊全球吃无核黄皮”首登广州塔,到无核黄皮灯光秀亮屏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广州、珠海等7大城市的地标楼宇以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再到郁南黄皮亮相中非能源投资论坛、中国农民丰收节、文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平台,以点带面、接力传递“郁南无核黄皮”名片。

五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三产融合。

优化一产。建成1000亩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园区以及300亩无核黄皮科技示范园、高标准栽培基地,打造无核黄皮种植示范村15个、示范户400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20个以及星级果园、示范果园23个,带动全县无核黄皮两年扩种2.4万亩、年均增长率达7.5%。探索以单果净重为标准分级定价,加强技术指导、完善认定细则、优化包装设计,推动统果收购均价从2022年的2.5元/斤上涨至8元/斤,精品果价格从2022年的30元/斤上涨至45元/斤、精品果比例从2022年的10%上升到30%。启动《黄皮树下“郁”见你》农文旅融合主题短剧拍摄,举办“绿养郁南”名优土特产评选活动和干园母树采摘权拍卖活动,不断壮大宣传声势、打通营销网络,推动黄皮一产产值有望达到42.56亿元。

壮大二产。依托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27家无核黄皮加工企业,实现年加工量维持在2.1万吨左右。借助佛山三水、“双百行动”等帮扶力量,联合知名商超研发山姆牌“夏日黄皮”、盒马牌“黄皮云雾绿茶”等罐装黄皮饮品;联合大型连锁奶茶品牌研发即饮型黄皮饮品;依托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开发蜜饯、果醋等近50种黄皮衍生食品、用品,开拓广阔加工增值空间。组织国内头部社区团购电商团队与郁南无核黄皮加工企业进行产销对接,推动黄皮二产产值有望达到33.6亿元。

提升三产。通过举办马拉松比赛、骑观郁南、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体育赛事,推出“南江古韵甜美果香生态游”“花果飘香之旅”等11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黄皮三产产值有望达到5.3亿元。积极推进RCEP产业对接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全省首家县域海外仓,引导3家无核黄皮加工企业签署协议参与“海外仓”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不断拓展海外业务。

 

记者:今年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检验之年,目前,郁南县的各项工作推进得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梁世军: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郁南县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精准施策、聚力攻坚,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是经济指标表现亮眼。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第10,全市第一;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比全省高23.3个百分点,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第5,全市第一;2022年至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分别为4.1%、34%、6.6%、28.9%。2025年上半年全市19个主要经济指标中,9个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4个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经济运行情况稳中向好。

二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绿色能源、化工、绿色建材、矿产资源、水资源、黄皮等“六个百亿产业”集群基础进一步夯实,省市重点项目均超时序进度完成目标任务,总投资超600亿元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稳步推进,成功出让桂圩镇冲旺岭矿区、元珠矿区,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地方贡献税收约9亿元,为县级带来利润分成3.3亿元,其中华南第一大、全国储量规模第二大的单体矿山桂圩镇冲旺岭矿区计划第三季度投产;总投资31.74亿元的郁南县绿色建材产业园已完成施工进度80%,达产后每年砂石料生产规模为9200万吨;无核黄皮等“土特产”持续“出圈”,郁南无核黄皮品牌效应有力增强。全县行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7万元以上并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速。高标准深化县城规划设计,规划建设“五馆一中心”,城镇化率从2022年44.58%提高到2024年47.09%,县城聚人聚产聚商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4531+X”模式入选国家2024年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以及2024健康中国促进大会暨健康中国实践典型案例、第二届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郁南县医共体“一对一”镇镇帮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法被省卫健委作为亮点向全省推广,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南都学校、都城镇初级中学等项目加快建设,预计新增学位2520个,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

四是人居环境美丽蝶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房风貌提升”两大攻坚战全面打响,完成5817栋农房风貌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增至82.44%。全力打造南江磨刀山、现代蚕桑产业、绿色建材、黄皮产业、南药产业等五大示范片区,以片区建设串联典型镇村、景点节点,推动镇村风貌连片提升。全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任务7.54万亩、新造林抚育任务3.47万亩、森林抚育任务5.46万亩,乡村绿化植树88.3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11%,全市排名第一。桂圩镇新塘村获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集体”称号,桂圩镇桂圩村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五是县域投融资改革赋能发展。设立全市唯一的应急转贷基金,提供应急转贷资金规模1.16亿元,有效打通企业融资堵点。开展县属国有企业公司债券融资,创兴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云浮地区首家获得AA企业主体信用等级的县属国有企业,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首期6亿元规模公司债券,创造了云浮市县属国有企业成功发债的首例纪录,也是云浮市历年来最大的一笔额度。建设全国首个“农业碳汇经济项目库”,入库148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产生近5万吨生态碳汇;创新全省首批“水稻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信贷产品,探索以生态碳汇和权益质押发放惠农贷款,该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

六是干群力量更聚。创新建立实施“干部夜访”“一线工作法”“大兵团作战”等机制,组建1320支互助工作队开展互助活动2.2万场次,每天近6000名人员力量下沉一线实施“大兵团作战”,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双百行动”成效显著,形成7项专利申请,其中3项专利已授权;纵向帮扶走深走实,用好省文旅厅、省妇联、人保财险广东公司纵向帮扶力量,谋划推进32项帮扶任务和16项建设项目,发挥文化旅游综合牵引作用。横向帮扶加速加量,深圳市、三水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专项资金2.91亿元,促成计划总投资34.65亿元的一批工业转移项目落地。

总结过去经验做法,郁南“百千万工程”能取得以上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地制宜施策、统筹资源要素、干部群众联动、共建共管共享”,坚持发动群众、用好市场、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的打法,从“千干助千村”“千村万人大会战”“一线工作法”升级到“大兵团作战法”,郁南始终坚持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一以贯之推进,以“挂点县领导一线办公、部门下沉力量到一线、镇镇互助、村村互助”等方式带动群众全面动起来,干起来,做到人人都是参与者,没有局外人,汇聚起了全社会勠力同心的强大合力。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铆足干劲 奋起直追 全力写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高分答卷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