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江西抚州:跨域协同“增信减负” 多维创新“重塑信用”

李欣洁 巫丽娟    2025-08-11 17:12:35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为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关切,破解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多地跑、折返跑”难题,江西省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以“增信减负”为宗旨,联合南昌市市场监管局率先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以“无感修复、有感服务”为核心,破解信用修复“属地限制”,推动大数据自动核验,实现“零材料、零跑腿”,信用修复从“硬性壁垒”向“柔性服务”转型,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抚州市2025年上半年办理的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0%,临川、崇仁、广昌等地创新举措频出,构建起“全链条、零见面、精准帮”的信用服务新生态。

昌抚联手破壁垒,跨域协同信用修复“零见面”。抚州市市场监管局与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跨区域信用修复协作机制,对两地申请异地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推行“在线申请+数据核查”模式。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提交申请后,监管部门依托大数据自动核验,无需提交纸质证明材料,实现“网上办、零见面”。2025年4月14日,南昌高新区某信息类有限公司致电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咨询信用修复,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核查发现,该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已在“信用中国(江西)”修复完毕,随即联动抚州市发改委信用办,仅用0.5个工作日完成跨部门协同办结,企业事后评价“高效暖心”。

流程重塑极速办,从“5天跑腿”到“5分钟闭环”。针对传统信用修复耗时长、材料多等问题,抚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多项“极速办”举措。临川区市场监管局探索推出“三书同达+无感修复”全链条管理,推行涉企行政处罚“处罚决定书、合规指导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步送达机制,企业完成行政处罚后,系统自动触发信用修复提醒。企业最快5分钟即可完成修复,实现“行政处罚-合规指导-无感修复”闭环。2025年1-6月,临川区局办理信用修复151条次,同比增长788%。崇仁县市场监管局开展“1+8”信用服务驿站全覆盖,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及8个基层分局设立“信用修复服务驿站”,提供政策咨询、材料代办、进度查询“一站式”服务。自推广以来,累计接待咨询80户次,协助43户个体工商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广昌县市场监管局“初筛+帮办”精准帮扶小微主体,依托案管系统建立《近三年行政处罚企业初筛名单》,对公示期满但未自动停止公示的17家企业,主动联系指导其填写《信用修复申请表》《守信承诺书》,并试点“帮办代办”服务。自2025年4月深化试点以来,对复核提前申请修复的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帮扶,修复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政策赋能划明线,“增信减负”贯穿全流程。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信用修复操作指引》,以指引明确“底线”,即不设隐性门槛、不增企业负担、不减服务温度,建立“事前提醒、事中帮办、事后跟踪”机制。以宣教细化“标线”,破解修复政策壁垒,多维宣传,常态提供“一对一”答疑。以“回头看”完善“准线”,各地信用修复办理人员于3个工作日内登录公示系统及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主动核查修复情况,确保异常信息修复到位。以跟踪评价提升“高线”,倒逼惠企服务作风扎实,防范信用修复诈骗。自2023年6月承接行政处罚信用修复职能以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办理行政处罚信用修复423条次,其中2025年1-6月,全市累计办理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46条次,占累计数58.15%,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0%;共办理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91件,个体工商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3206件,经营主体融资受限、招投标资格丧失等问题显著缓解。

下一步,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化“无感修复、有感服务”模式,推动信用修复与“暖企助企”行动深度融合,力争惠及企业超1000家,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免申即享”,助力构建“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信用体系。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半年广西财政支出1027.3亿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