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科技“智”惠法治,法治“护”航创新

徐丹    2025-08-13 10:17:51   

从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到自动驾驶的路测落地,从低空经济的加速起飞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科技赋能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以法治护航创新实践行稳致远,方能让公平正义与创新活力在数字时代同频共振。

科技赋能:驱动法律服务“数智跃升”​

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自身首先需要被创新驱动。传统公共法律服务模式长期受困于时空壁垒,“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之后无处办”成为群众维权的常见痛点。破解这一难题,科技赋能是关键抓手。​

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破了线下服务的时空限制,实现“7×24小时不打烊”的全天候响应。群众只需轻点屏幕,即可完成法律咨询、文书提交、进度查询等流程,让法律服务从“面对面”的单向等待,转变为“键对键”的双向互动。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更让服务效率倍增:智能咨询系统能秒级回应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等常见法律问题,释放专业律师资源专注处理复杂案件;AI文书生成工具可快速产出规范的借条、起诉状等标准化文本,将群众维权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压缩近半,让“指尖上的正义”从愿景变为现实。​

科技赋能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法治阳光穿透地域、阶层的隔阂,真正实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目标。​

法治护航:构筑创新发展的“安全堤坝”​

科技创新的疾驰狂奔,需要法治轨道的精准引导。当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法治不仅是规范市场的“红绿灯”,更是守护创新活力的“安全网”。​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命题。新近施行的《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法规,直击“维权难、成本高、周期长”的痛点,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等设计,为创新成果构筑起立体化防护屏障。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整合律师、公证、鉴定等专业力量,打造“调解+仲裁+诉讼”的多元解纷链条,将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源头,让创新者敢于投入、安心创造。​

面对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法治的护航作用更显关键。公共法律服务正主动嵌入创新全链条:在“双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提前研判法律空白与合规风险,为技术迭代提供规则指引;针对数字经济企业的需求,开发“合规体检”“风险预警”等特色产品,覆盖从数据采集到算法应用的全流程管控;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事前预防— 事中管控— 事后化解”的法律服务闭环,确保科技企业在法治框架内大胆探索。

共生共荣:书写数字时代的法治新篇

科技创新为法律服务注入了“数智基因”,让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更高效、更普惠;法治建设为创新实践划定了“安全边界”,让技术突破的探索之旅更稳健、更可持续。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面向未来,更需要深化二者的融合共生:一方面,持续推动区块链、大数据在司法公开、智慧法院等领域的应用,让科技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加速器”;另一方面,加快完善新兴领域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破解技术创新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社会挑战。唯有如此,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长、新兴产业的崛起壮大,提供兼具温度与力度的法治保障,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共同绘就公平与效率和谐共生的崭新图景。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司法局)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东大埔:打通服务应征青年 “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