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福建三明农信系统:朝夕不倦以立业 助推老区焕新颜

2025-08-13 16:12:58   

近20年来,福建三明农信系统不断自我超越和突破,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与三明革命老区共繁荣、与时代共发展的金融篇章。

传承基因 以“服务三农”的初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信因农而生、为农而兴。三明农信人用坚韧朴实的“三农”情怀扎根当地,选派650名金融助理、597名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常态化驻扎在1946个村(居)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全辖涉农贷款余额近350亿元,占比超72%。

融通富民强村渠道。因地制宜创新“福种贷”“福叶贷”“农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辖已为超1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8亿元。依托“福农综合服务平台”,以“村务卡+二维码+银农直联”模式助力村级财务“阳光化”管理,实现在线支付超5.5万笔、支付金额超6亿元。

擦亮绿色金融底色。三明农信系统主动融入三明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六有六办”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双标杆、九特色”法人绿色银行体系。全国首创普惠性林业金融产品“福林贷”,配套开发“福农e林(三明林业金融服务)平台”“福农碳币(碳惠三明)服务平台”等,并推出“福林·林下空间经营权抵押贷”“林股贷”“林票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其中,“福农e林(三明林业金融服务)平台”获评2024银行业ESG实践典范案例。至今年上半年,全辖已发放绿色贷款超5.8万户、余额近120亿元;其中发放涉林贷款超2万户、余额超38亿元。

同心同行 以“深耕普惠”的恒心服务实体经济

坚持与实体经济共成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创新服务模式、畅通融通渠道,推动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健康发展。

为民营经济“强筋健骨”。以“竹链贷”“链接贷”等产品为抓手,持续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围绕重点领域、提质增效、科技赋能、减费让利等方面,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至今年上半年,全辖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320亿元。

为小微企业“蓄势赋能”。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12345”工作机制,简化审批流程,落实“应贷尽贷”,创新推出“专利权质押贷”“铸宝贷”等,满足企业灵活资金需求。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30亿元,为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余额近44亿元。

    为沙县小吃“夯基垒台”。三明农信系统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沙县小吃富民特色产业,支持“国民小吃”蓬勃发展。创新推出“福膳·小吃贷(3.0 版)”“小吃融资担保基金贷”“小吃加盟贷”等专属金融产品,满足小吃业主个性化融资需求。至今年上半年,已向小吃上下游产业链各方提供贷款超1.25万户、20亿元。与沙县小吃集团共同开发建设“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实现采供销供应链“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全流程管控,支持小吃产业数字化转型。至今年上半年,已提供近10亿元收银和资金监测服务。

以民为本  以“情系绿都”的真心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秉持“金融为民”的初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广大客户的贴心人、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解锁社保“心服务”。率先开办社保卡业务,发行社保卡近240万张,占全市社保卡总量的85%。与三明市人社局共同建设“智慧认证”服务平台,提供待遇发放资格静默认证服务;建设11个社保服务“就近办”业务合作示范网点,推出“社保快贷”等专属金融产品,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

点亮巾帼“致富梦”。建成全省银行业首个服务女性“求学—新婚—安居—创业—孕育—养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示范点,配套“美丽庭院贷”“福育贷”“巾创贷”等一揽子金融政策和产品,为超6万名妇女提供信贷支持超130亿元。

撬动民生“大幸福”。融合运用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推出数字金融产品“惠民快贷”,已为超1万名客户提供近15亿元信贷支持;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贷款超1万笔,金额近5亿元;通过福建农信慈善基金会累计向近1500名困难学生捐款超642万元;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超14亿元,帮助4万余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征途不止,步履不息。三明农信系统将不忘昨天的奋斗足迹,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矢志扎根红色沃土,与革命老区发展同频共振,谱写更多为民解忧、与民共进的华美篇章。(三明农信社供稿)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省怀仁市:多方合力助河头西瓜“甜蜜突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