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检察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上,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打造“检校协同・育检赋能”人才培养品牌,以深化检校合作为核心,构建“理论赋能+实践淬炼+专项提升”三维培养体系,通过多元协同、靶向培育、双向赋能,实现检察队伍能力建设与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赢。
多元合作织就密网,筑牢培养“强根基”
打破资源壁垒,构建“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立体化合作体系。与大同大学法学院建立“全链条协作”,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开通“检察实务进高校、法学理论进检察院”双向通道,实现师资、场所、资源互通。创新“会校检共建”模式,联合山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大同大学法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法律系,形成“课题共研、难题共解、成果共享”闭环。跨区域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引入数字司法等前沿理论,破解基层人才培养“视野局限”难题,为人才成长注入多元养分。
靶向培育精准施策,锻造履职“硬本领”
聚焦青年干警成长难点,以定制培养模式推行“双导师计划”,为青年干警配备“高校导师+检察导师”。高校导师讲前沿理论、导课题研究,补理论短板;检察导师带办案实务、析复杂案例,强实战技能,实现“理论+实践”无缝衔接。同时创新“双向反哺”机制,检察长走进高校讲授实务课程,以典型案例解读法律适用逻辑,推动高校法学教育贴近司法实践,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双向融合促进转化,释放品牌“真效能”
坚持“学用结合”,推动合作成效深度融入队伍建设与业务发展。学术上,联合高校攻关省级立项课题,产出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实务中,借鉴高校理论优化案件管理,让成果落地见效。党建引领下,与高校教工支部共建,将主题党日与业务攻坚结合,在产业调研中梳理法律需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民忧的实招,实现“队伍能力+业务质效”同步提升。
据介绍,下一步,云州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扩容合作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拓展应用场景,让检校协同的“人才引擎”持续发力,为基层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检察院 杨雅琳)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