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福建永安:社区“饭搭子”里的烟火情长

2025-08-20 16:43:53   

“来啦来啦!”随着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陈奶奶知道,饭点到了,她的“饭搭子”孙阿姨又来催她一起去吃饭了。

陈奶奶今年73岁,孙阿姨70岁,两人住在同一个小区,是多年的老邻居。自从福建永安市燕南街道马鞍社区的“近邻食堂”开业后,她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饭搭子”。

 

“近邻食堂”丰盛的菜肴。
 

“我最爱吃食堂的红烧猪排,软糯入味,味道真不错!我们老人家也咬得动。”陈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和孙阿姨挽着手走进食堂。食堂里,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了餐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咱们社区食堂现在越开越好,我们吃得方便、舒心,也更健康。”孙阿姨接过话茬,竖起大拇指。

聚起邻间“烟火气”,更好地服务辖区“一老一少”,一直是燕南街道重点关注的民生课题。近年来,燕南街道着力在民生项目谋划、打造便民服务点上下足功夫,马鞍社区“近邻食堂”的投用,便是街道稳稳托起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生动缩影。

故事还得从2024年说起,马鞍社区党委书记罗丽英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她无意中听到了几个老年人反映平时做饭的烦恼:“做少了不够吃,做多了又浪费,若家楼下有个小厨房能解决我们老人‘煮饭难’问题,该多好呀!”罗丽英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经过一系列谋划筹备,社区陆续盘活流转了两块闲置场地,分别于2024年8月、2025年5月建成了两个“近邻食堂”。食堂不仅提供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还鼓励老人们自由组建“饭搭子”,下楼同吃一桌“暖心饭”,有效解决了高龄独居、生活不便老人“做饭难、吃饭贵”的现实难题。目前,在马鞍社区,类似陈奶奶、孙阿姨的“饭搭子”已达60多对,“近邻食堂”已累计接待老人约2.1万人次,月均有1800人次老人及其家属前来就餐。

“近邻食堂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保本微利’运营原则,严格规范采购、制作等全流程管理,倾心为老人们提供多样、实惠的美味菜肴。”罗丽英说,“我们还组织志愿者为辖区行动不便、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惠及老年人623人次。”

 

志愿者送餐服务。

 

“饭搭子”们尽享小餐桌上其乐融融温馨氛围的同时,还纷纷自发组成了13对“出游搭子”、34对“生活搭子”,17对“广场舞搭子”……使“饭搭子”逐渐成为近邻互动、结对交流的重要平台。休闲时光,老人们在食堂旁的党群活动中心里读书看报、下象棋;每逢佳节,大家欢聚在食堂里,一起捏饺子、包粽子、制月饼……社区活动交流多了,邻里间互动也更多了,无意间消弭了不少邻里矛盾,有效增强了社区治理的粘合度。

“在这里,我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饭菜,还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温暖。”陈奶奶乐呵呵地说。

在马鞍社区,“饭搭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幸福的“食”光也在不断延续。集聚生活气、烟火气、人情味的“近邻食堂”已成为社区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夕阳红”更添了浓浓暖意。罗丽英表示,将以“近邻食堂”为辐射,着力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持续在“敬老、爱老、助老”上下大气力,融合“近邻党建”优质资源,凝聚“饭搭子”邻里力量,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安康、丰富多彩的幸福“食”光。(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燕南街道办事处 林露萍)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协同工作站点正式启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