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小艾草”托起“大民生”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

2025-08-25 11:08:18    南阳日报客户端

在中医药文化复兴与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艾草产业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宛城区红泥湾镇与倍益健生物科技公司携手合作,以 “产业赋能 + 就业帮扶” 为核心路径,构建起集艾草种植、精深加工、多元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将传统艾草产业打造成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 “绿色引擎”,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

科技赋能 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

园区计划进一步扩大用地规模,引进智能化生产线,新增艾草精油、化妆品原料、日化产品、超微粉及食品添加剂等多条生产线。特别引入国际领先的鼎威超声波技术,将艾草茎叶处理至微米级(粒径≤10μm),充分释放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领域,例如将艾草微粉添加至面条、糕点中以增强膳食纤维含量,并开发与枸杞、灵芝等复配的功能性饮品,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目前,倍益健品牌产品已通过天猫、京东等平台销往全国,且远销东南亚市场,成为南阳艾草产业走向世界的 “新名片”。

产业带动就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红泥湾镇艾草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将传统艾草产业升级为富民强村的 “黄金产业”。园区已成功带动周边众多村民实现 “家门口稳定就业”,打造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在现代化艾草加工车间工作一年的村民李大姐感慨道:“现在的生活就像艾草的香气一样温暖。过去在广东打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孩子;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不仅工资丰厚,还能每天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上小学的孩子,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园区负责人表示,企业特别注重帮扶困难群体,通过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帮助众多村民提升就业能力:“企业订单源源不断,市场需求旺盛。我们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更多艾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吸纳村民就业,让更多家庭实现‘安居乐业’。”

如今,红泥湾镇艾草产业催生的 “家门口就业” 模式,让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 “背井离乡” 到 “返乡就业” 的转变,不仅改善了民生,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记者 孙义峰 通讯员 孙尚羽)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永安:打造“青”字工程 点亮青工成长之路
下一篇:青岛金家岭街道惠都、大埠东、石老人社区文化“两创”社区书院开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