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改进作风的“磨刀石”,更是架起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沉下心、俯下身,练好“四力”,才能让调研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作风建设扎根、发芽。
调查研究要脚踏实地。“只到村委会,不进村民家”,对着台账念数据、拍完照片就收场,连村里主干道年久失修的问题都没发现,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不仅看不到基层的真实现状,更会让群众寒心。党员干部只有收起“架子”、俯下“身子”,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走进田间地头问农时,蹲在工厂车间看生产,坐在社区长椅听民声,深入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才能找准基层问题发现症结所在。
调查研究要刨根问底。面对发展中存在的堵点、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广大党员干部们要确保诊断精准,带着问题去调研。面对农户“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的矛盾,主动探索深层次原因,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局限。同时,做好深化研究的“后半篇文章”,把“纸上数据”变成“脚下实情”,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发现问题真解决、群众诉求真回应,让调研成果真正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想法”变成“办法”。
调查研究要推动发展。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不确定性,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基层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短板,服务群众“不到位”的疏漏,产业发展“缺动能”的困境,才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将基层的“痛点”转化为发展的“支点”,让发展规划贴合实际。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好举措、好经验,及时提炼升华,形成项目化、清单式、可推广、可借鉴的调研成果,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永修县委组织部 瞿巧 叶青)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