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天池:一场与永恒的对话

李伟    2025-09-05 17:22:16   

晨雾未散时,长白山是裹着素纱的佛。十六座雪峰在云霭中若隐若现,恍若仙人遗落的玉簪,又似敦煌飞天遗落的飘带,在海拔两千米处凝固成永恒的姿态。

天池的水是凝固的蓝,是大地深藏的一滴泪。站在观景台上,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十六座雪峰的轮廓,虚实交织间,竟分不清哪是山影,哪是云魂。当地人说,这是长白山的心脏,藏着千年不化的冰魄。我忽然懂得为何古人称此处为"龙潭"——这汪碧水确似巨龙沉睡时眼窝里蓄着的泪,带着某种神秘的庄严,又藏着天地初开时的纯真。

 

 

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山脚下的温泉群。硫磺的气息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鸡蛋在滚烫的泉水里静静熟透,蛋白裹着蛋黄,像大地孕育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几位朝鲜族阿妈妮蹲在泉边搓洗彩绸,她们的银饰在蒸汽中忽明忽暗,笑声随着水雾飘散。这场景让我想起《诗经》里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自然与人文在此达成了最温柔的和解,仿佛千百年来,山与人的对话从未中断。

然而,这份原始的美正面临考验。山道上偶尔可见被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像美人脸上的雀斑般刺眼;观光车排出的尾气让松鼠们躲进了更深的树洞……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义"开发"?是让更多人踏足这片净土,还是让少数人以更谦卑的方式与之对话?在长白山博物馆,我看到一张1908年的老照片:几位探险家站在天池边,衣着笨拙,却带着虔诚的神情。他们用望远镜凝视远方,用画笔记录瞬间,而非用自拍杆定格自己。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百年后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涌来,用短视频替代了静默的凝视,用喧嚣掩盖了山风的低语。

离开时,我在二道白河镇住了一晚。深夜,窗外传来松涛声,像是山神在低语。月光透过桦树林的缝隙,在地上写下斑驳的诗行。我忽然明白,长白山给予人类的,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精神的启示——在科技狂奔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当虚拟现实能还原每一处景观时,我们是否还记得,真正的震撼来自心跳与山风的共鸣?

在返程的高速路上,我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雪峰。它们依然沉默地矗立,像大地竖起的拇指,既是对生命的赞许,也是对人类的提醒。长白山的美,终究需要更智慧的守护——不是用围栏将它与世界隔绝,而是用更温柔的方式,让千年后的子孙仍能看见十六座雪峰倒映在天池里的模样,如同看见一面永不褪色的镜子,照见人类与自然该有的样子:不是主宰与被主宰,而是共生与共鸣。

这或许就是长白山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文明,不是征服多少座高山,而是学会在高山面前,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南凭高铁崇凭段启动全线拉通试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