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广西柳州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制造强市

庞革平    2025-09-08 11:51:26   

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西柳州市举行宝骏“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柳州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全力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上汽通用五菱是我国首个累计产销量达3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目前正积极开展“电智化、数字化、全球化”变革,已成功推出神炼电池、灵眸辅助驾驶、灵语座舱等多项技术成果。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栈技术能力,有效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

 

在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应用在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智”方面深化合作,联合开发搭载华为先进智能技术的全新车型,共同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高质量发展。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与上汽通用五菱自研的灵眸辅助驾驶、灵语座舱、灵犀动力、神炼电池四大技术体系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速推动智能科技加速走向大众化,让更多用户能便捷享受到高品质的出行体验。双方共研的技术成果将率先应用于宝骏汽车全新旗舰大六座SUV——宝骏华境S,新车将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 、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乾崑车云 HUAWEI IVCS,并首批搭载华为舱内激光视觉(Limera)。同时,以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岛制造体系(I²MS)为核心,集成华为的高可靠生产网络、AI与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智能制造体系全面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高质量发展迈进。自2018年起,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便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深化协同新阶段。

当前,柳州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上汽通用五菱围绕辅助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管理和智能运维等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展开长达15年的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技术成果。目前,实验室已获批自治区科技尖峰行动专项36项,获得两亿元以上的科技经费支持,联合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采用“1+3+N”的创新模式,建设了22个子实验室和超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实验室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智能驾驶突破常规依赖地图的限制,实现了全国首个可覆盖全国的无图高速智能领航系统。

柳州市科技局局长管伟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柳州提出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线是智能网联和绿色低碳,特别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智能化。2021年以来,柳州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市本级财政支持科技经费达1亿元以上,帮助企业突破了91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经济效益超478亿元。

柳钢集团大力建设“数智柳钢”,在企业冷轧厂,首个“AI数智钢卷平台”今年实现运用,可追溯冷轧钢卷全生命周期产生的能源成本、备件消耗等数据,让冷轧钢卷生产成本下线即可实现结算,拉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柳工拥有全球领先的智慧工厂,在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13分钟下线一辆挖掘机,实现年产2万台;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智能物流体系高效运作,仅5分钟便完成一台装载机下线。柳工在“全面智能化”战略指引下,深度融入“智造”生态。

 

柳钢焦炉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定时巡检。

 

今年,柳州新兴产业持续焕发新活力,新质生产力正推动制造业加速变革。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下线,人形机器人参与到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的造车环节,实现“柳产人形机器人”造“柳产车”;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给柳州无人驾驶汽车,标志着广西无人驾驶汽车正从封闭场地测试转入开放道路测试,意味着柳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又向前跨越一大步;飓芯科技国内首条量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产线满产达产,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07%,助力我国光电子科技和产业发展;风电产业“串珠成链”,嘉泽、金风“链主”效应显现……

 

2025年6月18日,广西制造的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下线。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无人驾驶业务负责人李龙杰介绍:“我们将在无人驾驶产品上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从低速到中速到高速各个层级产品序列的开发。希望未来能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上迭代升级。”

目前,柳州已形成“智造能力+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1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5家智能工厂、62家数字化车间已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构建起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和智能终端设备产业链集群。今年1—7月,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3.7%,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39.8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3.56亿元,同比增长11.3%。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颖介绍,柳州计划用5年时间对新兴产业的终端产品开放全市超过100个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全空间无人示范区;利用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等资源,通过应用场景突破产品“首试首用”和开拓市场,促进产业和市场有机衔接,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大同平城区:紧扣“算力之城”建设目标 绘就“数字平城”美好蓝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