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2025青岛西海岸山野生活节“走”热新区秋季文旅市场

2025-10-09 16:38:21   

国庆、中秋假期,由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打造的以“青春毅行 山野徒步”挑战赛为核心的2025青岛西海岸山野生活节正式开启,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高校新生及徒步爱好者穿越山海,沉浸式体验自然与文化交织的秋日盛宴。

“青春毅行 山野徒步”挑战赛联动四大景区,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随着2025青岛西海岸山野生活节的正式启动,“青春毅行 山野徒步”挑战赛成为假期焦点。活动串联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四大景区,参与者通过领取护照徒步打卡收集特色印章的方式,完成了一场融合体力挑战与文化探索的深度旅行。沿途山海相映、秋色如画,让游客们在徒步中感受西海岸的自然之美与生态之韵。

沉浸式体验场景丰富多元,文化自然交相辉映

山野生活节期间,各景区也围绕“沉浸式体验”精心策划了多项特色活动,打造多元文化场景,提升游客参与感与互动感。

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萌兽巡游、动漫cos快闪、国际大马戏等轮番上演,吸引大量亲子家庭驻足参与。星空剧场的杂技表演融合灯光与互动设计,将“视听盛宴”升级为“情感共鸣”。此外,园区还推出系列科普活动,如“提灯夜游”“动物月饼手作”等,寓教于乐,增强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琅琊台景区则以“穿越式”文化体验为主线,员工化身“大秦侍卫”“古人NPC”在景区巡游互动,营造沉浸式历史氛围。游客不仅可参与考古挖宝、四时市集、墙绘打卡等创意活动,还能在观龙阁广场品尝地道烧烤,体验“古韵+烟火气”的融合魅力。

大珠山景区融合登高赏秋、板栗采摘、中草药研学等多样内容,创新打造的喵悟咖啡主题休闲区成为游客休憩新宠,而在板栗谷内,游客可亲身体验打板栗的快乐。自然研学课程则引导青少年走进中草药世界,提升观察力与动手能力,增加假期教育意义。

小珠山景区则主打“文化+运动+烟火气”,非遗手作体验、齐长城穿越打卡、珠山时光市集等活动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参与。游客们在登山途中打卡太平钟、心经崖、西峰关等景点,感受历史厚重与自然壮美,收获满满成就感。

服务保障全面升级,确保游客安心畅游

为保障假期游客体验,旅投集团各大景区提前部署,强化服务保障。琅琊台景区员工“多角色”上岗,既是文化讲解员,又是安全巡视员,确保游客游览有序、体验温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设立流动科普站,通过LED大屏与公告牌实时发布讲解时间,提升服务透明度。大珠山与小珠山景区则通过线上预约、套票优惠、志愿者引导等方式,优化游客动线,提升游览效率。

2025青岛西海岸山野生活节将持续开展至10月底,在每个周末聚焦“自然成长山野寻趣”主题,推出系列主题户外体验活动:大珠山板栗丰收季,让游客体验农耕之乐;小珠山推出“古建映非遗”植物扎染&漆扇手作,将传统非遗技艺与山野生态相融合;琅琊台打造“秋日探秘·星空露营”两天一夜游,以考古探秘、山野露营解锁夜间文旅新场景;动物世界则依托“趣·探索自然学院”系列科普活动,打造寓教于乐的亲子研学阵地。10月中下旬,还将在小珠山举办自行车穿越赛,在琅琊台景区推出第八届“琅琊台杯”登山节等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新区“体育+文旅”融合业态。

从“看风景”到“入场景”,从“一日游”到“两日游”“三日游”,2025青岛西海岸山野生活节用一条徒步线路把“山海资源”串珠成链,把“文化故事”转化为“消费流量”,不仅丰富了新区的文旅产品供给,也通过沉浸式场景打造与多元文化融合,成功激发了游客的消费热情与参与积极性,为新区文旅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青岛市黄岛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尔滨市公安局:全警联动守碧水 协同共治护生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