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省广安市深化川渝教育协同发展——

从“融圈”先行到“示范”引领

2025-10-16 15:16:50   

近年来,广安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教育协同发展为突破口,通过跨区域合作、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出一条从“追赶”到“示范”的提质之路。随着合作不断深入,广安教育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先行先试,打造合作样板。2023年2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川渝合作示范校”在华蓥中学挂牌,标志着广安教育“融圈”战略迈出关键一步。合作成效显著:在2025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中,该校整体排名较合作前提升15个百分点;首届巴蜀班45名学生全部达到本科线,多名学子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今年7月,两校再次升级合作,签署共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协议,为广安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注入新动力。

全域联动,构建协同网络。自2022年6月被确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以来,广安市持续推进跨区域教育合作。目前,全市已有130所学校与105所川渝优质学校缔结“友校联盟”,每年开展教学教研交流200余次,跨区域直播课堂300余节。广安中学、代市中学、岳池中学等校分别与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八中等名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2025年,与重庆市树人小学合作办学的广安树人小学正式招生,提供2160个优质学位,成为基础教育协同的新亮点。

机制创新,推动资源落地。在引进优质资源的同时,广安注重本土化融合与创新。华蓥中学探索出“重庆授课+广安落地”的“三阶辅助模式”,通过课前预判、课中跟踪、课后补漏,实现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重庆云课堂”已覆盖广安全区域、全学段、全学科,免费开放近万份优质课例,打破地域限制,让广安师生同步共享重庆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师资,夯实发展根基。广安市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协同的重要抓手,每年选派100余名骨干教师赴成渝名校跟岗研修,并邀请成渝专家开展“订单式”培训,年均培训教师超1000人次。近三年,全市累计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291人,6名教师获国家级表彰,培育“广安市教育学科领军人才”25名,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职教协同,服务产业发展。职业教育领域,广安积极对接重庆产业需求。邻水县职业中学与重庆市梁平职教中心等10余所院校开展合作;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5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在师资共培、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岛三中“古树校园”正式揭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