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福建永安曹远镇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曹远镇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巧用“1+3+6+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精准化解在基层一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12345”热线:矛盾纠纷化解“第一哨”
前不久,村民俞某被邻居戴某饲养的狗咬伤,俞某要求赔偿医药费210元、误工费每月3000元、营养费1500元,但戴某只同意赔偿医药费和300元营养费。双方就赔偿事宜争执不下、矛盾升级。俞某便通过“12345”热线反映,并准备向永安市人民法院文创园法庭起诉。

接到诉求后,曹远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诉前调解优先”程序,由曹远司法所、文创园法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调解。调解室内,双方一见面就争吵起来,火药味浓烈。曹远司法所负责人、调解员与文创园法庭庭长轮番上阵,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开进行调解,避免矛盾激化,同时邀请法庭法官现场释法,最终仅用30分钟就化解了这起纠纷。
这起“汪星人”惹祸纠纷的快速化解,是曹远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1+3+6+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建立“12345”热线与综治中心的快速对接机制,群众通过热线反映的矛盾纠纷,均会第一时间转入“1+3+6+N”处理体系,确保每个诉求都能得到专业、高效的处理。
“1+3+6+N”: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我镇企业众多、人口结构复杂,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就有十余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创新推行‘1+3+6+N’机制,其核心在于‘集成’与‘化零为整’,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化解所有忧。”曹远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罗旌润站介绍道。
“1”是搭建1个智慧平台,各部门依托其高效管理社会治理事务,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3”是建立3项会议工作机制,包括联席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和矛盾纠纷协调机制,确保纠纷及时分流、精准调处;“6”是组建6支特色队伍,包括矛盾调解队伍、森林巡防中队、网格员宣传队伍等,形成社会治理中坚力量;“N”是整合律师协会、“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乡贤评理室等多种社会力量,实现多元共治。

在曹远镇前坪村,另一场纠纷也在“1+3+6+N”机制下悄然化解。村民罗某与黄某因大东坑山场权问题及已砍伐的争议林地的毛竹引发纠纷。曹远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后,双方达成协议:黄某赔偿罗某6000元,罗某移除阻拦在竹林的车辆,便于黄某后续车辆通行。
“这起纠纷最初是通过‘12345’热线反映上来的。我们充分发挥‘网格员+调解员’双重优势,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目前,全镇划分的24个三级网格、42个四级网格,配备的42名网格员,已经成为矛盾纠纷排查的‘前哨站’。”
多元共治: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
在曹远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如今已率先形成了以综治中心为平台、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通过统筹妇联、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保障等力量共同发力,采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专业性调解、仲裁、公证、法律援助等综合措施,多元化矛盾调处成效凸显。截至9月,通过“1+3+6+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曹远镇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0余件,办理“12345”热线诉求件150余件,召开联调联动会议10次,民生诉求的响应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通过‘1+3+6+N’机制,我们不仅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不仅是对‘枫桥经验’的传承,更是我们对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曹远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罗旌润表示,将持续创新“1+3+6+N”机制,着力提升“12345”热线与综治中心联动效能,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更深、更精细、品牌化方向发展。(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柯仁鹏)
(责编:李茜)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