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城市交通可“自适应”,AI服务融入日常

会思考的街区有多“聪明”

本报记者 王昊男    2025-10-15 08:31:57    人民日报

图为机器人在售卖商品。
杨 洋摄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走进“模速空间”,同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汇聚超百家大模型企业,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也是近年来我国科创空间蓬勃生长的一个缩影。

科创空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折射创新生态与创新活力。各类科创新空间有何特点?创新资源的聚集和流动,如何加速城市更新、激活创新动能,又怎样助力区域协同发展?本版今起推出系列策划,观察一个科创街区、一个科创园区、一条科创走廊的生动实践,解码我国创新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编  者

 

一块5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AI医生入驻社区,人形机器人值守便利店,智能系统赋能社会治理……这里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科技创新融入城市,激发无限可能。

校区、园区、社区,创新资源集聚流动

清晨,五道口“AI原点社区”在阳光中醒来。

在东升大厦的泰利驿站孵化器里,米塔视界的研发团队正在展示最新的无介质空中成像设备。

“依托航天级光学硬件与AI多模态交互智能体,无须佩戴辅助设备,数字内容就可在空气中立体悬浮、能说会动。”米塔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宋崇国介绍。

走出东升大厦,一街之隔就是清华大学,周边聚集了200多家AI企业。

“这种创新要素在城市空间的高度集聚,正在重塑传统的产业地理格局,让创新在街区间自由流动。”海淀区东升镇党委书记辛果说。

集聚并非偶然。2024年4月,“海淀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概念方案在2024中关村论坛发布,紧接着《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方案》出台。这片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海淀区37所高校、9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1900多家AI企业的创新动能。

在这里,校区、园区与社区的边界正在“消融”。紧邻四环路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里,保洁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煎饼机器人、咖啡机器人各司其职……对这些“新朋友”,常遛弯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

“节假日公园还会举办科技活动,高校老师、企业研发人员和居民聚在一起,聊AI、侃创新。”市民张国庆刚刚退休,这里的“科技范”让他不时就想来逛逛。

交通、社工、政务,AI赋能社会治理

临近晚高峰,四道口地区的车流渐增,信号灯不再机械地定时切换,而是根据实时车流动态调整。从“车看灯”到“灯看车”,日均通行车流量提升了24.8%。

“我们开发的AI信控系统,可以实时分析道路拥堵情况,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爱笔(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元庆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城市交通拥有了“自适应”能力。

在“AI原点社区”孪生智控平台上,区域内的人员、车辆信息实时更新,3D建筑模型和监控影像融为一体。工作人员介绍,AI助力下,基层治理正在发生改变。

“社区有4000多名居民,只有13名社工,以前真忙不过来。”东升镇文晟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思馨点开手机微信群,一名“社工”正在回复居民的问题:“您好!我是群助手小晟,关于燃气问题,您可以拨打燃气公司电话……”

“这是我们的AI社工,24小时在线,针对居民提出的部分问题,能够秒级响应,自动生成任务工单并分派给包楼社工和物业管家。”马思馨说,AI社工的辅助能提高工作效率,让有限的“人工”发挥出更大作用。

AI赋能社会治理,在创新街区不是个例。在中关村街道,一套名为“关芯”的AI智能服务系统,通过“关芯客服”“关芯助理”和“关芯智巡”等,向居民、企业和政务办公提供服务。

“在120个网格构成的‘关芯智巡’系统中,80%以上的一般事项能在小网格内解决。”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介绍,无法解决的问题将转至街道层面,分析研判后进一步对社区分权赋能。这种系统化管理、实时化反馈、差异化授权,实现了网格管理“繁而不乱,井然有序”。

AI医生、AI售货员,科技服务日常生活

接待、取货、交付……动作一气呵成,全程由机器人掌控。近日,一个由人形机器人全自主服务的零售舱——“银河太空舱”落地颐和园。“科技改变生活,古迹名胜也‘潮’了起来。”体验之后,来自山东的游客李女士说。

“我们不是单纯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常态化经营。”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介绍,在此之前,“银河太空舱”已经在中关村大融城提供服务。“我们希望通过机器人的智能化服务,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可交互体验,赋能文旅消费和城市生活。”

探访创新街区,AI已经融入日常。

在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川AI助诊仪”把医疗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以前有点小毛病就想着去三甲医院,现在先去社区试试。”AI医生辅助真人医生的服务,让前来就诊的王先生觉得新鲜又靠谱,“AI医生还可以解读检验检查报告,一目了然。”

“百川AI助诊仪”还打通了海淀区健康档案及区属医院就诊数据。“‘海淀健康’小程序线上AI医生助手,可辅助诊断3000多种常见疾病。”社区医生李晓说。

科技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并向海淀区全域推广。

夜幕降临,位于海淀区北部的“中关村AI北纬社区”灯光渐次亮起,与之相邻的海淀大悦城购物中心人头攒动。

“首批6万平方米空间已经开放。”西北旺地区办事处副主任康靖介绍,社区布局了公共服务共享、创新孵化培育等多个功能区域,还配套了200套国际人才公寓,集“职、住、行、学、医、商”于一体的活力社区正在形成。

“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对我们而言,不是一个规划概念,而是一个会呼吸、能进化的‘城市智能体’。”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说,“我们要做的,是让这里真正‘活’起来,成为‘人工智能+’的城市实践场,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5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指尖一点,天地互联(政策速递)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