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工业水厂用上“智慧大脑”

本报记者 刘军国    2025-11-17 08:26:32    人民日报

在浙江宁波工业供水有限公司姚江水厂35千伏变电所,一台自动巡检机器人正运用AI视觉技术,读取6千伏配电柜上的电压、电流、温度等数值,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正值用水高峰期,过去人工巡查一天6次,现在机器人巡查一天3次,既安全又精确。”姚江水厂运行保障班班长王佶紧盯智慧大屏——水厂各部位的实时情况、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

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相当比例。在宁波,2024年工业用水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0%。为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升工业供水效能,宁波工业供水有限公司对姚江水厂实施数字化改造工程,运用“物联网+数字孪生+AI”等技术构建新一代生产运营管理管控平台。

“将5G专网、物联网感知等新技术与传统制水工艺深度融合,打造出集智慧感知、智能分析、数字管控于一体的新型水厂。”参与工程改造的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技术人员说。

52套在线仪表实时监测水质变化,45个智能探头分布在10个生产车间内,感知水浸、烟感、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并及时上报智慧管理中心。运行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智慧屏上实时查看水厂全貌、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数据、环境参数等信息。

走进姚江水厂智慧管理中心,数字孪生平台数据实时跳动,原水浊度、沉淀池泥位、泵房压力等相关数据尽收眼底。

“过去测淤泥靠老师傅眼力,现在泥位检测机器人与沉淀池智能排泥控制相互联动,精准排泥,人工干预减少了九成。”参与智慧水务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表示,这套系统内置的AI智慧模型,会结合进水流量、水质等参数,自动计算出最优方案。

据统计,该技术的成功运用促进排泥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0%,并减少了90%的人工干预。水厂工控、安防、环控等九大系统数据全线贯通。智慧系统运行后,助力姚江水厂日供水能力扩增至70万吨,每年可置换约2.56亿立方米水库优质水。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7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原极端环境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