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唤起全球对生态保护的共同关注。广西作为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正构建起包含多种红树林植物、多样底栖生物及珍稀鸟类的立体生态网络。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和东兴市境内,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示范区。清晨,在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的滩涂上,南方电网红树林白鹭保护队带动百余志愿者栽下一排排红树幼苗。12年来,这支由电网工人自发组建的队伍,累计开展环保行动超300次,种植红树林7000余株,救护白鹭700余只,搭建人工鸟巢130个。为减少鸟类触电风险,防城港东兴供电局将穿越林区导线更换成绝缘导线,完成江平镇30公里架空线路绝缘化改造,使保护区周边10千伏线路绝缘化率达90%。
如今,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的鸟类种类已从2010年的187种增至目前的304种,全球极危的勺嘴鹬、濒危的黑脸琵鹭等珍稀物种也在此越冬。当地红树林生态持续向好,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观鸟研学、生态摄影。
在崇左喀斯特石山深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得益于多方合力保护重焕生机。崇左供电局与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携手组建电力联盟,签订“保护石山精灵盟书”,投入165万元对白头叶猴生态走廊内的区域进行电网升级改造,累计迁改线路3.5千米,绝缘化改造5千米,改造低电压台区5个,处理隐患缺陷245处,对从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保护区岜盆片区边上经过的110千伏金东线多基杆塔安装上安全拦阻网,防止调皮的猴子往杆塔和高压线路上爬,有力保障“石山精灵”的生命安全。数据显示,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数量从2015年的975只,增加到2024年1400余只。
在北部湾海域,广西首个跨海电力联网工程——220千伏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正在建设。该海缆长约44.8千米,涉及北部湾二长棘鲷长毛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途经涠洲岛周边珊瑚礁,对绿色施工、技术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广西电网公司把环保理念纳入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将采用国内最长跨海联网海底电缆非开挖水平定向钻,从海床下穿越涠洲岛珊瑚礁区域登陆涠洲岛,最大程度减少项目施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