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广西实施林票制度改革试点一年多来,改革己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广西全区林票合作面积达8.4万亩,总额达1.17亿元,惠及林农1.59万户,林票改革已成为盘活森林资源、促农增产增收、优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韦技纯是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下丰村村民。他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大家把林地租给了林场,不仅每亩租金增多了,还能到林地务工。韦技纯家有10亩林地,一年租金加务工收入可实现增收约16000元。
作为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市,河池通过赋予林票交易、质押、兑现等多元化权能,建立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林农深度合作机制,有效破解集体林经营“融资难、流转难、变现难”问题。林票成了林农增收致富的“热门股”和集体经济壮大的“强势股”。
“我们利用衔接资金的167万元购买黄冕林场的167股股票(林票),林场按每年不同的分成来分红给我们合作社,7年共给合作社44.26万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下丰村党支部书记韦俊儒介绍说。
林票制度改革有效推动了集体林林地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林农变股东”,实现了村集体、林农和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三方共赢。
国有黄冕林场环江分场场长廖静文介绍,2024年,该林场发行林票面积3443亩,涉及1043万元面额。目前,已有环江的三个村集体组织共认购了567万元面额。2025年,黄冕林场继续发行林票,涉及面积约3000亩,林票面额800万元。“林票的发行主要是按预期收益分批次、分阶段逐步实施。第一年林票利率是1.5%,第二年利率2%,第三年2.5%,第四年3.5%。我们这个林票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利给林农,实现林农林业资产变股份。”廖静文说。
截至今年6月底,河池累计实现林票合作经营林地7.36万亩,发行林票惠及林农3.5万人。为破解森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困境,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河池先行探索林业碳汇试点工作。2024年8月,广西首批林业碳票发行和交易在环江产生。截至7月1日,河池市林业碳票累计完成交易26笔,累计交易量10137吨,累计交易额58万元。
激活山林资源,首先要让山林的权属更明确。玉林市有“南国香都”美誉,以往,由于不少林地未确权难以流转入市,香料规模化种植受到影响。去年新一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开以来,玉林市林投公司大力推进林地确权和流转,将农户经过确权后的零散林地整合起来纳入国储林范畴统一经营,还与北流山围镇各村共同打造国储林香料园示范基地。
据山围镇丰垌村党支部书记冯彬介绍,目前,确权发证的有30多户,准备确权的有100多户。现在流转给林投公司的林地两千多亩,林投公司一次性给了林木补偿款,然后按每年再给租金。这一举措给经营者吃下“定心丸”,林投公司也能扩大经营规模,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自去年深化改革以来,玉林林地确权增加52.23万亩,其中新增香料种植面积超1.5万亩,通过创新“国储林+香料产业”模式,推动了香料产业三产联动发展。
近年来,广西稳妥深化国有林场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近2600万亩,资产总额达860亿元,经营总收入约100亿元。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发行林票面额8000万元。成功发行广西首批林业碳票28张,碳减排量19793吨,创新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机制获2024年度广西改革攻坚十佳成果。
盘活八桂万山绿,造福林农千万家。广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年多来,玉林的香料产业、百色的油茶产业、河池的林下经济生机勃勃。2024年,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05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林草产业总产值超万亿元的省区,林业日益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