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以苗为笔增新绿 生态建设谱新篇

崔红霞 刘磊    2025-07-18 17:12:50   

近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干部职工们正忙于栽植云杉、樟子松、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的种子和幼苗,为生态建设增添新绿。

 

新林林业局苗圃职工正在撒播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刘磊 摄

 

新林林业局苗圃职工正在拉线培土做苗床。刘磊 摄
 

工作人员通过深耕细作,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科学施加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并精选健康的云杉、樟子松、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的种子和幼苗,按科学株行距播种和移栽,严格把控深度,确保种子和幼苗与土壤充分接触汲取水分,为它们创造了一个肥沃、疏松的生长环境。同时,采用智能节水技术,按照土壤墒情与生长需求精准调控灌溉,让水分供给恰到好处,并及时开展除草工作,清除竞争隐患,为种子和幼苗营造无干扰生长空间。工作人员还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定期巡查,进一步筑牢种子和幼苗生长健康防线,全方位守护种子和幼苗茁壮成长。据统计,目前预计完成产苗709.26万株,其中轻基质育苗433.36万株,常规育苗259.35万株,容器育苗16.55万株。

 

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圃地现状。刘磊 摄

 

如今,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的幼苗长势喜人,根系发达、茎干粗壮、叶片翠绿,尽显蓬勃生机,这些承载着苗圃期望的幼苗,终将扎根山林,成为守护生态的中坚力量。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辽宁加强海洋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建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