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福建永泰县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守好源头活水,日子更有奔头”

本报记者 刘晓宇    2025-08-22 08:35:39    人民日报

永泰县的湖光山色。
杨宇铨摄

核心阅读

拥有丰富水资源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发展“水经济”,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推动水生态改善、水产业发展。

 

戴云山脉重峦叠嶂,大樟溪绕山而流,水面碧波粼粼,不时有飞鸟掠过……这里就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

永泰县是闽江下游支流大樟溪的主要流经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超过20亿立方米。近年来,永泰县在生态护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努力做活“水文章”,实现一湾碧水兴万家。

大樟溪260条河段纳入河湖物业化管理

沿着永泰县清凉镇清凉溪河道,河道专管员严生志迈着轻快的步伐走着。手机小程序上,一条巡河路线被清晰勾勒出来。“只要不是下大雨,我都按时巡河,不能让污水进入河道。”严生志说。

“看,前方有树枝漂浮物,体积较大,得及时上报流转处理。”严生志立刻拍照上传,不到半小时,手机提示音响起,上报事件已经通过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流转到属地清凉镇处置。不一会儿,一辆货车驶来,几名工作人员下河拖拽树枝上岸,再装车清运。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2019年,永泰县启动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设立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提高巡河管河效率。

河湖物业化管理,有啥不一样?

“简单来说,我们依托数字化平台,对每一条河道实现全流程管理。”永泰县水利局局长陈辉介绍,“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河道专管员的巡河轨迹、时长、公里数。巡河中发现问题,专管员上传至平台,核查后任务流转至各部门;任务完成后,再由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对处置情况进行评价。”

大樟溪28条干支流、260条河段纳入河湖物业化管理。据监测,永泰县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14条小流域、城区饮用水水源、乡镇饮用水水源和农村千人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较高水平。

当前,福州正积极探索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感知应用体系,“天上看、地上巡、网上查”的资源监测与保护模式已基本形成并初见成效。

依托水利工程推进生态补偿,发展“水经济”带动增收

“‘一闸三线’工程引来活水,这得感谢百里之外的乡亲们。”家住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马腿村的林腾财说。

2023年7月,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闽江口城市群、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供水短缺问题得到解决,惠及580万人。永泰县塘前乡便是主要取水地。

“5个水质监测站均达Ⅱ类水质,供水正常。”位于塘前乡的莒口调度中心大厅的电子屏幕上,“一闸三线”工程各管线的调水信息清晰显示。“这里是工程的‘智慧大脑’。”福州水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莒口运行部副经理刘世雄说。

“目前,工程累计供水超5亿吨,生态补偿水价正在协商,后续预计可为永泰县每年增加生态补偿收入1亿元以上。”永泰县水利局副局长邢义雄说。

“守好源头活水,日子更有奔头。”95后江健栋是莒口村人,几年前回村创业,带着乡亲们成立了莒溪溪谷里农民专业合作社,回购莒溪风景区的经营权。莒口村走上发展“水经济”的路子,每年净收益150万元以上。

引进生态友好型企业,提升水产业产值

清凉镇渔溪村,一座古色古香的井台成了镇里的新晋“网红”——管道直达地下125米的深层火山岩矿裂隙,每天近500吨的矿泉水从这里汲取出来,被售往包括福州在内的多个城市。

近年来,永泰县联合多方力量组建福建清凉矿泉水有限公司,并取得矿泉水采矿证,推出当地矿泉水品牌。

公司相关负责人宋道渊曾在福建多家水厂工作,他看准发展机遇,选择在清凉镇参与建厂,“这里资源好,前景就好。”宋道渊说,公司产能正在稳步提升,年产量超过15万吨,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同样看好水资源开发的,还有城峰镇返乡青年蒋天锋。在城峰镇太原村花海公园,3年前的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为弥漫着啤酒香气的特色小镇,拥有年产3万吨的全智能化啤酒酿造生产线。蒋天锋承担着啤酒小镇的运营工作,“大樟溪的水清澈甘甜,为生产精酿啤酒提供了良好条件。”他说。

检测酒质、接待访客、筹备美食节……蒋天锋忙得不亦乐乎。眼下,啤酒小镇正打造集啤酒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源头活水不断,永泰县的“水文章”越做越优。近年来,永泰县引进生态友好型企业,重点打造8个涉水重点产业项目,带动水产业产值提升。

“我们将持续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进一步改善水生态、发展水产业,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永泰县委书记陈金友表示。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2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淮河流域建成1800余条(个)幸福河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