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一个“抢”字看“三夏”

张帅祯    2025-06-19 08:40:27    人民日报

立夏以来,全国夏粮小麦自南向北陆续成熟收获,截至6月18日,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今年入夏后天气多变,各地趁晴抢收,紧随小麦成熟时间快速调整麦收节奏,总体进度比常年快了2至3天。“三夏”靠抢,原因何在?

“抢”字背后,是与自然时序的“粒粒”竞速。小麦的黄金收获期,是从蜡熟末期到完熟初期的“九成熟”时,通常只有3至5天。这个阶段籽粒含水率为15%至25%,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收获时损失也最少。倘若收获过早,灌浆不充分,产量就会降低;收获过晚,会加大落粒、掉穗的损耗。与此同时,还要提防“烂场雨”的突袭,收获期若出现连续阴雨,容易造成小麦倒伏受淹,甚至霉变、麦穗发芽,还会影响小麦籽粒晾晒,导致减产。

智慧助“抢”,是政策与科技的共同发力。为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农业农村部与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单位高效联动,创新协同,“绿色通道”“气象专报”“送油下乡”等为“三夏”作业“抢”来了时效、增强了信心。

在安徽颍上县关屯乡,为吸引外地“麦客”,当地开放政府大院,向农机手提供贴心服务,仅用3天就抢收3.3万亩小麦;在湖北钟祥市,联合收割机搭载“北斗”系统,精准高效完成收割、脱粒全流程作业,进而直接装车转运烘干,作业效率提升约30%……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汗水浸透”到“数据奔流”,“抢”的内涵在变化、效率在提高,“抢”的身影里也多了几分从容与笃定。

“三夏”工作抓得好不好,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时刻保持“抢”的姿态,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种夏管,接茬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就一定能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紧紧夯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大国底气。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19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天我们如何读古籍
下一篇:化解“登记难” 托举“安居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