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莫让“小动作”伤了教育公平

曹怡晴    2025-06-30 08:16:17    人民日报

要打消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担忧和顾虑,重中之重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消除利益交换空间,让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近日,某地通报一起中考生体育考试作弊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当其他同学奋力完成引体向上时,有名考生却靠特殊关系的“托举”,轻松拿高分。经同场考生举报,当地教育局查实并严肃处理:作弊考生体考总成绩作0分处理,3名监考教师给予行政职务免职和记过处分。

中考考场纪律严明,为何仍有人“暗箱操作”?考试流程和监考制度或许存在漏洞。部分体育项目有主观评分空间,成绩易受人为因素干扰;个别地区对体育考试重视程度不足,监考设备落后,容易让“有心之人”寻到“可乘之机”。

家长本该教会孩子诚实守信,个别人却忙着四处请托“打通关节”;本应为人师表公平正直的老师,竟暗地里打配合“掩人耳目”。种种违规行为,实际上是拿孩子们的未来当赌注。受“不劳而获”“投机取巧”价值导向影响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大考中,只会更惨痛地“丢分”。

那些站出来的考生很勇敢,如果没有他们的举报,这一事件很可能被掩盖。如何呵护正义的力量?有关部门除了严肃处理涉事人员,更要以此为戒、全面排查,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

近年来,涉及普通中小学、高校等招生入学环节,教育部始终明确违规招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零容忍”态度。在制度笼子越织越密的同时,有些人利用流程漏洞或地域差异,实现教育资源“套利”。除了徇私舞弊,有人在入学身份上大做文章,通过空挂学籍、违规落户等手段,获取报考资格;还有人滥用政策资源,借助定向委培、华侨生招录等,挤占其他考生机会。

这些“小动作”,会伤害所有尊重规则、努力学习的孩子,更有损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

要打消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担忧和顾虑,重中之重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消除利益交换空间,让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在阳光下无处遁形,另外还要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这块“蛋糕”,从根本上缓解教育焦虑情绪,消除种种教育乱象,让孩子们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迎接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30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贷款明白纸”创新举措叫好
下一篇:只管努力,让时间作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