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智慧养老如何更懂老

杨 迅    2025-07-01 08:01:07    人民日报

【关键词】智慧养老

【故事】“我想问问今天的天气,还希望你们送一些蔬菜过来。”在湖南长沙天心区赤岭路街道芙蓉南路社区,王文英老人对着一台人工智能(AI)终端设备说出需求。不一会儿,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便把菜送到老人家里。喊一声,服务就到,“AI+”让居家养老省心不少。随着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出台,由社区提供场地、社会企业提供服务的“AI+养老”模式,正在长沙市多个社区推广。

【点评】

借助人工智能终端设备,湖南长沙县的独居老人陈女士,一天的生活充实而便捷:上午9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助老员上门服务,不仅打扫卫生、康复按摩,还能陪伴聊天;下午2时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跟老师学国标舞;傍晚6时,社区里的文艺晚会开始了,约上姐妹一起去看看……

陈女士的故事,折射我国探索智慧养老的最新进展。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如何更好让3.1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长沙的“AI+养老”探索,到天津一些养老机构配备陪老人唱歌下棋的机器人,从上海一家老年福利院组织老人学习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到浙江杭州有社区引入能陪老人散步的机器狗,一场以科技为翼的养老服务变革正在广袤城乡展开。除了关照老人吃药、吃饭、监测健康动态等基本功能,如今的智慧养老还注重聊天、娱乐等互动,以此强化情感陪伴,驱散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当前,我国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日益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智慧养老为满足新需求提供了新供给。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毋庸置疑,智慧养老可以有效提升养老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机械替代”。让智慧养老真正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助力,既要用好科技的力量,把基础、繁琐、重复的工作交给智能化设备来高质高效完成,也要重视护理员等专业人员的培养,使他们可以把精力投入为老人提供更多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中,全方位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体验。既有科技的效能,又有感情的温暖,才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也要看到,智慧养老方兴未艾,现阶段还存在智能设备价格高昂、标准缺失、适老化不足等问题,一些智慧养老“黑科技”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种种因素,制约着老人及其家属对智慧养老的接受度。突破这些瓶颈,要把服务放在首位。以老年人为本,结合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和使用偏好,优化操作、完善功能,才能使这些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好帮手,也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让科技更好赋能“老有所养”,离不开政策引导,也需要产业支撑。当越来越多政策保驾护航,当越来越多主体投入其中,智慧养老定将不断提升服务多样性、精准度、可及性,赢得越来越多称赞,让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加速照进现实。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雨果剃头说起
下一篇:让农业“压舱石”分量越来越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