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期主义,加快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升级”的跨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3.2万辆,同比增长13.3%,刷新5月单月零售量纪录。供需两端“淡季不淡”,充分彰显了汽车行业持续稳中向好的态势,也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各地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全面启动,前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881.1万辆,同比增长9.1%,车市热度持续走高。5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31万辆,同比增长12.8%,创当月历史新高。
在市场繁荣的背后,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引发广泛关注。一些企业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导致无序“价格战”频发。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汽车业“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风险隐患。随着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不排除个别企业不得不通过压缩用材用料、降低售后服务质量等手段来降低成本,将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质量水平和服务体验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从长远来看,无序“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不仅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将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最终导致没有赢家的局面。
在当前汽车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拼价格不如拼品质已成为行业共识。人们对新技术、好产品的追求方兴未艾,汽车消费正从“价格敏感”向安全、技术、体验等维度的“价值敏感”转变。中汽数据与懂车帝近日发布的《2025汽车以旧换新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置换用户倾向于选择中高档车型,置换更新市场中B级车市场单月占比提升至42%以上。这一趋势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得到充分印证:百余家整车品牌带来1000多款车型,应急浮水、圆规掉头等智能化技术吸引89万人次观展。消费者对安全、技术、体验的关注,正在重塑市场竞争逻辑。汽车企业通过极限碰撞测试等技术创新,不仅实现销量逆势增长,更在海外市场建立良好口碑,证明品质升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应对这一趋势,需要政策引导与产业实践的双向发力。从政策层面看,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相关部门推动修订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分领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推动缩短供应商账期,为产业链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产业实践看,头部企业正以技术创新重塑竞争格局。汽车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技术、智能互联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推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这些实践表明,唯有坚持长期主义,以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的“内功”破解价格“内卷”,方能推动汽车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升级”的跨越,塑造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新优势。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9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