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民营企业发展的变与不变

丁怡婷    2025-07-09 07:39:36    人民日报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当年,浔兴拉链创始人施能坑背着2000多条拉链走街串巷。40多年勤奋努力,带领企业将单价3毛钱的小拉链做成年营收20亿元的大产业。

“拆下门板当裁床”,当年,柒牌男装创始人洪肇设用300元开启创业路。深耕细作、不懈创新,品牌凭借“中华立领”在市场中独树一帜,曾经的家庭小作坊成长为拥有3500多家门店的行业龙头。

在泉州,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成功的背后,是“敢拼、爱拼、善拼”的精气神,也蕴含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从来料加工到自创品牌,再到成长为在行业中地位举足轻重的企业,泉州的民营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不变的,是民企坚守实业的恒心、克服挑战的勇气。

制造业往往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这些年,泉州不少民营企业也曾面对赚快钱的机会,但他们选择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深耕主业,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他们抓住了机遇,也赢得了先机。

“像鸡蛋孵小鸡一样,一步步孵化出核心竞争力”,信和新材料为突破核电涂料难题,8年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研发。“10年前去中东,很长一段时间一台设备都没卖出去,但我们没有放弃”,铁拓机械坚持研发定制产品,并投入数千万元为多个区域首台(套)客户进行技术升级,不断拓展新市场。如今,这两家企业都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靠的正是苦练内功不放弃。

坚守实业,并非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广阔。从本土到全球,从制造到智造,从大众市场到细分领域……在泉州,许多民营企业通过识变、应变、求变,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贡献了当地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就业和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已成为泉州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时代在变,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不变。政府企业齐努力,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我们身边必将涌现出更多基业长青的民营企业“百年老店”。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9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创新“内功”破解价格“内卷”
下一篇:科学“邂逅”艺术,追求真理与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