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广东广州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的青石板路上,眼前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商业综合体,脚下是千年古道遗址。一街之隔的元宇宙非遗街区里,外国游客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触摸”广彩瓷器的纹样;转角处的老字号茶楼上,一壶普洱、几笼虾饺,延续着“叹早茶”的市井烟火。
这是广州,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域外交汇的城市。开放与包容的基因,已经刻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气质何处来?发展底蕴何处生?广府文化正是这座千年商都的根与魂。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自秦汉时期便是海上贸易的重镇,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城市特质。
留住文化根脉,播下人文种子,是发展人文经济的前提。荔湾区永庆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足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护和恢复了街巷的肌理,不仅把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建筑特色展现出来,还引入了新业态。改造后,非遗工坊与咖啡店、设计师工作室共生,不仅吸引更多游客,还带动了片区经济增长。如今在这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通草画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年轻创业者搭建跨境电商直播间,将广绣、广彩销往全球。当地居民说:“老房子没拆,‘乡愁’还在,但生活变新潮了。”探索新方向,不忘守护老传统,新旧相融,方能既原汁原味又新鲜有味。
一名“老广”感叹,“广府文化像醇厚老汤,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煲出一锅靓汤。”中外融合的文化特质,丰富了发展的“滋味”。广州国际生物岛上,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实验室里聚集了中、法等国家的研发人才,大家晨会时用英语讨论技术参数,午餐时比拼家乡美食,下班后入住国际人才公寓。多元碰撞催生创新突破,开放融合的文化氛围让跨国协作变得高效。这一团队已获得25项专利,企业也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元、包容的文化,能为建设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助力,让外来人员、资本等要素,更顺畅地融入发展格局。这正是广州活力迸发、潜力释放的一个重要密码。
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也越开放。广州始终拥抱世界,广交会就是重要窗口。上世纪50年代,依托悠久对外贸易历史、邻近港澳的区位优势,广州举办了第一届广交会,数十年来从未中断。今年4月,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结束,境外采购商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提升外籍客商体验,广州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穗工作生活指引》,涵盖签证、支付、教育等服务信息。“广州的国际化服务细节令人惊叹,广府文化体验活动让我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一名外籍客商的感受,成为开放文化带动经贸往来、经贸合作推动文化传播的有力写照。
广州荔湾区白鹅潭畔三江交汇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巍然矗立,形似一件巨型艺术品,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学馆在这里“三馆合一”,犹如承载文化财富的一艘“航船”。文化扬帆正当时,乘势发展潮头立。传统又现代、本土又国际、开放又多元的广州,正驶向更加多彩的未来。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9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