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好房子”怎么造

范兴雷    2025-07-15 08:34:23    人民日报

房子,是遮风挡雨的住所,是“家”的象征。正所谓“安居乐业”,若砖瓦柱梁能构建起“好房子”,温馨感充盈其间,幸福感自兹而生,这样必能托举理想、激励奋斗。“好房子”什么样、怎么造?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随着我参与设计的“好房子”示范项目在北京昌平区落地,我的想法也逐渐清晰:“好房子”的核心永远是人。

好品质是硬杠杠。层高“长个”,有助于住宅通风、采光,还便于安装新风系统、地暖等设备;隔音“强身”,上下楼层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同楼层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分户墙,还专门设置电梯降噪装置;保温“加厚”,每户外门窗均采用玻化纤维材料,保温性能较传统铝合金窗提升30%以上……好品质是“好房子”的地基,随之而来的好体验也是构筑美好生活的基石。

“好房子”带来的幸福感,不只源自已有要求得到回应,也因为潜在期待得到满足。比如,根据北京市制定的“好房子”技术要点,双层挑空6米高的开敞阳台,不计入容积率,居民整体得房率提高;阳台连通卧室、伸向自然,让居民在家中就能感受春花秋叶、四时流转,空间感带来“小确幸”;集纳人脸识别、一键呼梯、智联物业等功能的智慧系统,让人们可以过上更“丝滑”的生活,科技感点亮“小美好”。深想一层发掘“隐秘”的需求,多做一步优化“前端”的供给,以想象力解锁可能性,主动升级设计理念,更多生活愿景就会加速变为美好现实。

居所作为步履的出发点和归来处,从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社区中,串联起人们生活的轨迹行踪。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好房子”,不能仅将目光聚焦于“方寸间”,而应统揽周边。比如,小区入口处,超市、咖啡馆、花店打造家门口的“慢集市”,地下商业空间可以引入菜市场等便民设施;小区里,一条风雨连廊曲折延伸,连通景观庭院与大堂,儿童的阅读、游乐空间和老人的棋牌、书画空间点缀其间,黄发垂髫皆有所乐。开放空间、开阔视野,释放出多样的公共服务功能,社区的“烟火气”氤氲而上,蒸腾起生活的丰厚滋味。

如今,人们的住房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变迁,一系列新政策、新标准陆续出台,助力“好房子”的愿景照进百姓生活。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标准融入建造全过程,让越来越多的“好房子”拔地而起,温暖的万家灯火托举起的必是“稳稳的幸福”。

(作者为龙湖集团华北地区产品管理中心负责人,本报记者李建广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5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首发”如何变“长发”
下一篇:让地方立法成为发展“推进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