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从边疆考古看多元一体

——考古发现话文明①

杨雪梅    2025-08-12 08:39:53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到实地去寻溯。”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陕西宝鸡周原遗址、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等成果,涵盖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夏商周考古、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等多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探考古现场、析考古成果,更加直观、立体地品读“何以文明”“何以中国”。

——编  者

 

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的发现持续为学术发展提供动力。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就是很好的例子。

1956年,云南省考古工作队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现了一枚写有“滇王之印”的金印。仅有2.4厘米见方的印章,首次向世人揭开古滇国的面纱。自公元前109年,汉朝在此设置“益州郡”。石寨山虽然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但缺少村落遗址,古滇国依然是个谜。

文物发掘,考古“解谜”。2021年以来,在河泊所村东南约1公里处的上蒜第一小学及附近,揭露出建筑基址、道路、水井、河道等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遗物,发现数以万计的简牍和逾千枚封泥。看简牍文字,“滇池以亭行”表明这里建有亭、邮的治安、信息系统,文字格式与四川、湖南等地所见东汉户籍简相同。更多简牍残片的文字,也与典籍所载吻合。

在晋宁河泊所遗址的启示下,西南的考古实现重心转移。陆续发现汉代城址或官署建筑遗址,多与当时的郡、县治所有关。云南昭通的诸葛营城址为汉代朱提县治所,四川的西昌高枧古城遗址为汉代越巂郡(邛都县)治所。这些发现说明,西南的考古对研究秦汉之际的边疆治理及国家化进程具有重大价值。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边疆考古是常客,也亮眼。新疆的多项考古就令人印象深刻。2024年度的喀什莫尔寺遗址,揭示佛教在古代新疆地区的传播过程,也实证了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之地的史实。2017年度的通天洞遗址,填补了新疆史前旧石器考古的空白,还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炭化黍和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小麦,“东方的黍与西方的麦5000多年前就在这里相遇”。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文明特征,在一次次考古发现中变得生动立体、可知可感。

即使没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很多遗址在印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上,也都不可或缺。贺兰山深处,宁夏的苏峪口窑址并不很大,却有着烧制瓷器的完整链条。通过已经修复的高圈足碗、瓜棱罐可以看出,其釉色、器形与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景德镇湖田窑相似,而审美趣向则与南宋官窑接近,很难不引发人们对两宋时期多民族融合以及南北瓷业交融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边疆考古的魅力,就在于新发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其使命也在于,以最新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提供更加直接而有力的实物和理论支撑。

遥想30年前的1995年,尼雅遗址成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中,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护臂。如今,“何以中国,因有边疆”已逐渐成为考古学界的共识。期待边疆考古不断“上新”,持续带来更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

(作者为本报文艺部记者)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2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毕业致辞与启航哨声
下一篇:算力互联里的“破立”之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