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科技为钥,解密文明瑰宝

管璇悦    2025-08-14 07:59:56    人民日报

在约1500米的深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机械手小心翼翼地提取沉睡了数百年的文物——这一幕,是科技创新赋能水下考古的生动缩影,也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有力证明。

水下考古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通常面临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水下工作时间有限、文物提取更易受腐蚀等多重挑战,因而对考古技术要求更高。1987年起步,我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更是挺进千米深海。海洋探测技术的日益发展、跨学科考古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大海“捞珍”提供了坚实保障。

应用首创的整体打捞技术,精确到毫米级的数据,唤醒沉睡近千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依靠分子水平的生物基因研究技术,通过出水瓷瓶中的稻壳验证古船“年龄”;借助载人潜水器等“深海利器”,对深海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探索……科技为钥,不仅拓展了考古的深度与精度,也开辟了探究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新维度。

不管在陆地还是水下,我国依然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等待被解密。期待更多科技创新与考古研究的跨界“牵手”,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4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正义之声穿透历史迷雾
下一篇:产业链协同创新带来新体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