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暑期研学游,可别变了味儿

商 旸    2025-08-22 08:37:13    人民日报

既然是研学游,研与学才是目的,游只应是载体,要防止只“游”不“学”

 

暑期,研学游火爆。作为一种主打寓教于乐、把教育和文旅结合起来的产品,研学游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观察,在旅游中打开知识的大门,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近年来颇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一大、收益一好,有些从业者就动了歪脑筋,打着教育的幌子搞研学,却处处挖“坑”。有的只“游”不“学”,观光游览面面俱到、吃得好住得好,唯独缺少深入学习、细致探究;有的价格虚高,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远超普通旅游产品;还有的货不对板,打着“名校研学”“名师授课”的幌子招揽客源,实际上只是带学生到校门口打卡拍照,承诺的内容与提供的服务相差甚远……这些套路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家长的经济支出打了水漂,孩子也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研学游变了味儿。

盲目逐利,会陷入浮躁。要促进研学游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教育为本,制定规范、强化监管,真正实现教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既然是研学游,研与学才是目的,游只应是载体。确保“研学”名副其实,从业机构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研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目标和标准,后期再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不能一哄而上、搞“一锤子买卖”。研学旅游指导师不是导游的简单“翻版”,需要科学设计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答案。

教育、文旅等主管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从业者准入和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一些机构愿意诚信经营,但能力尚存短板,导致产品质量不高。对他们要加强指导,补齐短板,改变“旅游专业的不懂教育,教育专业的不懂旅游”的局面,推动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

针对一些市场乱象,主管部门应厘清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要规范收费标准,打破虚高价格,防止研学游收费变成一本糊涂账。另一方面要明确评价机制,对不具备资质的机构,要坚决禁止其承办研学游活动。对已经非法牟利、触碰行业底线的机构,要依法依规加以严惩,净化市场风气。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2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反“内卷”需多方协同发力
下一篇:当好青春引路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