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数字技术促乡村善治

霍旻含    2025-09-12 08:57:36    人民日报

“之前是干部安排村民干,现在经常是村民安排我们干部办。”一名村干部的话,道出四川安岳县交通村正在发生的变化。

借助“川善治”的“村民议事”板块,大到村庄发展、产业规划,小到路灯损坏、水管破裂,每名村民都可发起议程、督促干部办理。事情了结后,村民直接打分评价。借助便捷透明的互动功能,工作接受监督多了,干部拖沓颟顸少了。从“拍板”到“接单”,干部的工作之变,体现的正是治理之变。由此更能理解,数字平台如何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

村民是推进乡村善治的主体。发现下雨冲垮村道,交通村的几名村民主动维护路面。为此,村党委书记汪小飞在“川善治”平台向村民发出表扬信,并为他们记上积分——分数能兑换生活用品,还关乎集体分红、评优评先。

在传统治理模式下,村民常常被动接收信息,公共事务参与程度不高;加之不少人外出打工,动员大家建言献策、出工出力并不容易。而积分制的尝试颇具借鉴意义。治理平台设置了热情值、经验值等元素,村民参与治理就能获得积分、持续提升等级。既有真金白银的物质奖励,又有“通关升级”的互动体验,这一平台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写照。

在交通村,不少村民每天打开小程序发帖、留言、投票、点赞。起初是为了领取奖励,久而久之参与治理成了习惯。村干部感叹:过去修路、张贴标语,大家积极性都不太高,现在则会主动问问题、提意见。从一时热情到形成习惯,由奖励驱动到形成自觉,彰显的正是化风成俗的力量。实现平台长远发展,必须推动村民常态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从监督干部履职到动员村民参与,激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基层治理就能提质增效。这其中,技术赋能不容小觑。不少乡村之前都探索过积分制,但因打分依据繁多、流程复杂而成效平平。开发数字工具,能让积分管理更加高效。可见,数字赋能绝非简单把线下事务搬到线上,使用平台也不能止步于将文件电子化,沦为打卡留痕走形式。大力推动科技赋能,有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数字治理要避免“一阵风”“一头热”,平台不能徒有其表。搭建“云端议事厅”,让在外村民远程参与,打破治理时空限制;通过AI辅助,了解市场需求,让产销更好对接;依托智能监控,实现景区、河道、独居老人住宅等异常示警,有效防范风险……搭建数字平台,不仅是为了让信息发布更便捷,更是为了让问题处理更及时。因此,平台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精准满足村民需求,让数字技术真正为治理赋能、为生活添彩。

来一场云端漫游,处处可见乡村治理“新图景”。湖南娄底,80岁老人主动简办寿宴申请积分;广东茂名,村庄根据村民建议在篮球场边加装太阳能路灯;新疆阿克苏,有村民喊话“我奶奶血压异常”,干部马上安排村医上门……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案例不胜枚举。将数字技术更好运用到缩小城乡差距中,数字中国将涌现更多乡土好故事。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2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金融之水滋养产业“新苗”
下一篇:把创新做成一种“气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