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构建“小而美”的文化园地

卢 涛    2025-10-21 08:40:26    人民日报

手捧书卷,沉浸于文字构筑的世界;徜徉展区,欣赏独具特色的展品;清茗相伴,与三五好友谈书论艺……“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涌现。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特色有品位的城市书房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快速融入城市社区、商圈和景区,给群众增添了触手可及的阅读休闲新空间,也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

安徽合肥的“森林书屋”,提供阅读、品茗、手工体验等多元服务;山东青岛的“良友书坊”,时常举办新书发布会、观影会、音乐会;江苏扬州的城市书房特设“运河文献专区”,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动推荐研学路线……区别于普通的图书馆和书店,城市书房采用了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可以融合阅读、展演、茶饮等多元场景,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服务,成为可亲可近的文化新地标。

目前,全国已建成数千家城市书房,推动“15分钟阅读圈”加快形成。许多城市书房与城市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一张读者证串联起海量阅读资源;空间巧妙布局,营造独立的阅读学习空间;因地制宜、延时开放,让城市的夜晚氤氲雅致书香……蓬勃生长的同时,城市书房在完善建设标准、理顺运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建议出台相关标准,为城市书房优化布局、丰富供给、延伸服务提供遵循;在保障公共服务基本功能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以“城市书房+”为支点撬动业态更新,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香是一种氛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我们期待,构建起更多像城市书房这样“小而美”的文化园地,在全社会不断涵育阅读风尚、厚植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活力。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将阅读送到人们身边
下一篇:透过桥梁看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