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透过桥梁看中国

龙国贻    2025-10-21 08:54:54    人民日报

一桥飞架,跨山越海,天堑变通途。近段时间,中国桥梁持续“上新”,引发关注。

贵州省,“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开通后,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大桥建成通车,野三关集镇到野三关火车站的路程缩短约10公里;吉林省吉林市,横跨松花江的红旗大桥正式通车,有效缓解松花江两岸高峰期拥堵……一座座桥梁,跨江河、越湖海、穿峡谷、连群山,成为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我们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视角。

屡创纪录的中国桥梁,见证中国建造自主创新的持续突破。深中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达91米、成为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矮寨大桥以多项“世界第一”惊艳全球,天峨龙滩特大桥引领世界拱桥正式迈入600米级时代……填补技术空白,形成标准体系,锻造全产业链自主能力,中国桥梁建造的创新史,就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鲜活写照。

飞架天堑的中国桥梁,照见中国大市场的旺盛活力。桥的修通,意味着交通堵点的打通,也助推着市场的联通。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不断刷新车流量、客流量纪录,日益成为大湾区要素往来流动的“大动脉”,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累计超万亿元。常泰长江大桥,将江苏常州与泰州两地的通行时间从80分钟压缩至20分钟,推动两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转变,开通1个月时间里,带动常州录安洲长江码头吞吐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座座大桥的建成,让“千里之遥”化为“咫尺之间”,铺就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坦途,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动力。

联通城乡的中国桥梁,折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价值追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十几年前,一位摄影师记录下这样一个瞬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余春花和余才妹姐妹相互靠在一起,坐溜索过怒江,去对岸上学。因群山横亘、江河交错,“行路难、过江难”,阻碍了村民的脚步,也限制了当地的发展。“溜索改桥”实施后,乔马桥顺利建成,群众告别溜索,当地发展走上快车道,姐妹俩感慨,“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一座桥,就是一条发展的通道。一座座大桥,改变了一个个地区的面貌,密切了各地的经贸往来,为偏远落后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提供了支撑。

万桥横卧,飞虹遍布。放眼各地,许多大桥正刷新建设“进度条”。广州万龙大桥首节段钢塔架设完成,乙赛黄河特大桥主桥实现全线合龙,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进入通车前的最后筹备阶段……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大桥建成通车,更多创新、联通、共享的故事将在神州大地书写。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1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小而美”的文化园地
下一篇:“中国企业500强”见证经济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