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扎根乡土 服务乡村

晓 林    2025-11-10 08:33:16    人民日报

未来的农业什么样?

走进农大师生扎根的农业生产一线,或许能找到答案——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升村,陈永教授带领科研人员以科技为犁,深耕“黑土粮仓”,示范田粮食产量创新高;河北省曲周县,博士生郝展宏进村“读研”,瞄准农民所盼、发展所需,练就兴农惠农真本领;将个人成长和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畜牧学科博士生尤璟涛立志当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后备牛”;云南省西畴县么洒村,2023年云南省选调生沈倩西以专业和担当助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代代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躬耕田垄、服务“三农”,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一个个丰收故事汇聚成亮眼的“三农”答卷。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前进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强基础、补短板、攻难题、提质效,都离不开科技这个利器。未来农业要靠农业新质生产力去塑造。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期待广大科技人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扎根乡土、服务乡村,以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助力现代农业腾飞、乡村全面发展,以强农报国的责任担当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0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乡村特色产业成为幸福产业(今日谈)
下一篇:“村字号”,有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