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总能刷到有人结婚的消息,同龄人陆续买房买车,而我什么都还没有,人生这条路我好像慢了一拍……”不久前,有朋友“吐槽”自己面临的“同辈压力”,言语间满是焦虑。
所谓“同辈压力”,一般指与身边同龄群体的互相比较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我得跟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这种与同辈人比较而产生的焦虑与困惑,伴随着升学、求职、婚恋等不同的人生阶段,仿佛是一把无形的尺子,时刻衡量着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同龄人之间的比较本是常态,适当的竞争可以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潜能。可一旦陷入盲目“对照”,便容易活在别人的节奏里,成为焦虑的来源。担心“一步慢、步步慢”,没跟得上“社会时钟”而被同辈群体超越,便急于和同龄人“拉齐进度”,这种亦步亦趋的追赶,非但无助于自我价值提升,反而容易让人陷入持续的内耗,不利于自身成长。
事实上,所谓的“人生模板”只描绘了少数几种发展道路,却忽略了更多的可能性。人生的赛道从来不止一条,梦想本就千姿百态。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高职毕业的90后邢小颖坚信,“职校不是退路而是另一条赛道,培养出来的是‘能干事会干事’的技能人才”。如今,多所高校陆续优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或取消绩点排名,或推行“等级制+综合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当评价体系不再“标准化”,青春的精彩便有了更多元的可能。
摆脱“同辈压力”的束缚,核心在于拒绝内耗,专注自我价值的追寻。1993年出生的航天员武飞创造了两项中国航天新纪录——我国执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我国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从求学时立志空天报国、系统学习航空航天知识,到后来参与航天器的研制试验,再到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航天员队伍,他坚信“越努力,越幸运”,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坚定目标、专注做好自己的事,脚踏实地地度过每一天,前方自有不期而遇的惊喜与源源不断的收获。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节奏,要尊重社会主流价值观,但不必拿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人生,保持内核稳定是走好人生路的关键。求职受挫时,不妨视作探索发展方向的必经之路;本领恐慌时,可以当作沉淀积累的契机。就像毛竹,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几乎看不出它生长的痕迹,只在地下默默扎根、积蓄力量。待到根系足够发达、汲取了充足养分,便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拔节生长。身处“快时代”,学会“静待花开”,本身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养与定力,在积极前行、努力耕耘的同时,保持一份内心的从容与豁达,才能像立根于破岩中的竹子一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抵达终点。青春的精彩,正在于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当我们学会享受并肩奔跑的时光,便会发现同辈之间理想的关系并不是复制他人的成功,而是在彼此携手前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1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