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全运为桥,加速融入大湾区

冯学知    2025-11-11 09:13:08    人民日报

一系列创新举措经过全运会的高强度检验,将成为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借鉴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当粤港澳三地方阵并肩入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沸腾了,潮水般的掌声欢呼声与《我和我的祖国》旋律深情交融……

过去4年,筹备全运会成为香港居民关注的大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现实条件,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依。怎么才能办成、办好?

事实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全运会筹办过程中,三地总结探索出诸多创新举措,破解了在不同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自香港赛区首场比赛开赛以来,香港特区承办的全运会8个竞技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跨境火炬传递和公路自行车跨境赛事成功举办,整体运作平稳顺畅。

全运会犹如架起一座桥,为香港铺就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以筹备全运会为牵引,香港的创新举措密集推出。针对公路自行车赛和马拉松两项跨境赛事,香港特区政府引入“前置通关查验”和“闭环管理”模式,既可保障参赛选手在赛事中安全、无感、快速地完成通关,亦可同时满足三地出入境措施的要求。一系列创新举措经过全运会的高强度检验,将成为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借鉴。

全运会也是香港提升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能力的难得机遇。经此一役,香港不仅可以提升在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和运营方面的能力,还为体育教练、裁判、运动医学等领域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开拓了空间。

全运会进一步增强了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全运会让三地人民往来更频密、民心更亲近。往来内地的跨境巴士上,香港市民兴高采烈地跟着赛事去旅行;气氛热烈的观众席间,香港市民为主队加油,更为中国加油……

全运会点燃的创新之火、铺就的融合之路、激发的情感共鸣,将成为香港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澎湃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1日 第 1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话“同辈压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