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就业更公平,这样的举措值得点赞

闵方正    2025-11-13 08:45:44    人民日报

某航空公司近日发布客舱乘务员专项招聘计划,要求已婚已育女性优先,并将年龄限制放宽至40岁。有网友点赞:“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优势。”

 

网友对航空公司此举的认可,折射出很多已婚已育女性在求职时面临的困难。

一些行业将生育视为女性的“职场负债”,以“岗位需要加班、出差”为由设置隐形门槛,不仅“卡”住了求职者,也不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更“绊”住了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为特定群体提供就业机会,让岗位与所需人才“双向奔赴”,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共赢,也为更多企业作出了示范。这样的举措值得点赞。

类似举措正越来越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放宽年龄限制,向社会传递“能力为本”的观念,有助于减少就业市场上的年龄歧视;多地多部门对“4050”(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人员、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帮扶,提高社保缴费补贴标准,通过技能培训扶持他们就业创业。

“拆除”更多隐形门槛,减少就业歧视,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如何构建长效机制,让就业更公平?

以法律筑底线。立法部门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明确界定各类歧视行为及举证责任和惩罚标准,降低求职者维权难度;执法部门应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查处招聘过程中的各种歧视行为。

以需求立标准。人才选拔当以能力为本,摒弃与工作无关的筛选条件。用人单位从岗位需求出发进行招聘,让求职者各展所长,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共识聚合力。社会各界包括媒体、行业协会等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监督,为遭受歧视的求职者提供支持和援助;推动社会观念转变,营造“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社会共识,有助于消除就业歧视的土壤。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消除隐形门槛,推动招聘回归能力为本,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求职者的前程。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3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伟大而浪漫”何以动人心弦(人民论坛)
下一篇:城市的温度蕴于细节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