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朱成山、李锦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密码

朱成山 李锦秀    2025-08-21 10:37:25    环球时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时至今日,如何看待80年前取得的那场伟大的胜利?如何评价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打败了帝国主义强国?如何解读抗战的伟大胜利蕴含的精神密码?仍值得当下所有中国人去思考。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首次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进一步重申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精神密码。

爱国情怀作为抗战精神的核心要素,不仅是抗战中凝聚全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成为贯穿抗战精神内涵的灵魂所在。当民族存亡悬于一线,中华儿女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知识分子弃笔从戎,告别书斋奔赴战场;乡绅商贾毁家纾难,踊跃捐款购置枪弹;海外华侨万里驰援,单是1937至1941年,南洋救亡总会募集抗战资金累计达国币3.8亿元。“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四万万同胞以血肉之躯汇成救亡洪流,这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全民性实践。

民族气节彰显着一个民族整体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精神追求,它以无数中华儿女面对日本侵略者展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正气,构筑起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长城。女英雄赵一曼受尽酷刑仍高呼“我的主义是抗日”,遗书中“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的字句泣血铭志;抗联名将杨靖宇孤身周旋冰天雪地,牺牲后日军剖开其胃部只见草根棉絮,为之震撼;句容县县长巫恒通被捕后,拒医绝食8昼夜,最终以身殉国。无数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诠释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

英雄气概化作前赴后继的精神丰碑,它是中国军民敢于同武器精良的日本法西斯展开殊死搏斗,在反侵略战争中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和战胜强敌的特质。在抗战时期,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坚定意志英勇作战。在平型关伏击战中,八路军115师全歼日军板垣师团辎重队,击毙千人并焚毁汽车百余辆,首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台儿庄战役中,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歼灭大量日本侵略者,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坚韧,宣示着中国军民的不可辱、不可欺、不言败的民族尊严。

必胜信念是照亮14年持久抗战的希望灯塔,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赓续,以“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化为钢铁意志,为浴血前行的中华民族锚定精神坐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智慧洞穿战争的本质,为抗战军民绘制出胜利的蓝图,指明中国在抗战中会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最终将日本侵略军驱逐出中国。正是在这一必胜信念的指引下,四万万中华儿女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不仅彻底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企图,更一举改变了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的历史走向。中国抗日战争作为开始时间最早、时间跨度最长、伤亡人数最大、经济损失最重、牵制日军最多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军民在极端残酷的条件下持续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深刻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走向,不仅为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作者分别是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原副会长,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两山”理念指引下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实践
下一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撰文:解码《南京照相馆》背后的真实故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