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2亿。农村地区居民仅依靠微薄的养老金难以支撑其基本生活,部分高龄老人仍需承担农业生产劳动。城镇化加速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减弱,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面临身体机能下降与赡养缺失的双重困境。因此,探索一种既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又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对缓解养老问题、推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供销合作社积极从事农村地区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工作,其下属的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青鸟颐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实践成果。公司依托供销社的流通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及山东青鸟软件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优势,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智慧化融合式综合性养老服务。公司运营137处养老服务站点,其中128个站点在农村,建设运营8处养老服务综合体,服务700多个村庄、12万余名农村老人。这种以供销社网络为基础,采取智慧化、本地化、普惠化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养老短板,为老龄化社会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养老”,打造智慧养老模式。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化养老平台,能够实现数据及时掌握、需求高效响应、服务全面监管。通过将老年人相关信息上传至系统,老年人能够实现刷脸就餐,系统也能够直观看到老年人助餐、助医等使用次数。同时借助智能腕表、健康检测仪、智能床垫等智能化产品实时检测老年人健康数据,家属也可以远程查看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确保老人得到及时救治。智慧养老平台对服务流程实现全程追溯,例如上门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在系统上传服务照片、视频,确保服务质量可量化监管。
整合资源,构建“造血式”银发经济新模式。一方面,供销社通过整合资源,为低龄老人提供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岗位,既激活老年人的劳动价值,带动农村收入水平的提升,又能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助老化业务,利用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将各养老站点打造成团购驿站,利用供销社绿洲农资、盐业、供应链等资源,不仅能为农村老人提供优质的蔬菜瓜果、洗涤用品等,还能够激活老年人消费活力,打造“银发团购”新型消费场景。
民生助餐,落实“中心厨房+配餐”的运营模式。公司打造了集中化、标准化的中央厨房,依托供销社农产品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统一采购食材并实施生产、加工、分配全链条管理,实现产地直采、统仓共配,能够有效降低食材成本并严格把控食品安全风险。在配餐环节,采用“中心厨房—村级站点—送餐上门”三级运营体系,新增配餐路线50条,采用一拖三或一拖四的方式为农村驿站统一配餐,单日最高助餐达1.8万人次,覆盖60岁以上老人14万余名,70岁以上老人6万余名,为青岛西海岸新区13个镇(街道)700个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为农村养老“舌尖难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实时监测供餐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配送调度,缩短订单响应时间。同时,推出普惠性助餐补贴政策,提供1元自选营养餐,既降低老人经济负担,又通过规模化运营保障可持续性。
医养娱相结合,形成“颐养生活圈”模式。公司以“医养娱”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养老设施及文化娱乐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普惠型养老生态圈。在医疗层面,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服务体系协同发展,慢性药品村级直供,降低老年人用药成本。运营一家医药诊所,实现20000余次护士巡诊服务,7300余次医生巡诊服务。在养老层面,着力打造“15分钟供销养老服务圈”,搭建“镇—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六助服务”,1元自选餐解决农村独居老人用餐难题,日托床位允许短期居住兼顾农事需求,满足“乡情养老”情感诉求。服务中心内部还设立棋牌室、舞蹈室、健身房等文娱空间,定期组织歌舞表演、健康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更深层次的需求。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供销合作社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兼具社会价值和市场逻辑的具有供销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径,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的可行性和可复制性。企业依托供销社资源,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智慧监管与精准服务;依托“造血式”银发经济模式,联动低龄老人生产力开发与适老化消费场景创新,减少对外部资金依赖;以“中心厨房+动态配餐”体系破解农村助餐刚需;将医疗支持、文化互动与生活照料嵌入社区,以“医养娱融合”重构养老服务场景,精准匹配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破解传统养老供需错配痛点。这种“供销搭台、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模式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特色灵活调整,为新时代农村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彰显了供销系统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价值,为我国应对深度老龄化挑战提供了创新样本。(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 秦立建,安徽财经大学助研 齐玉娇)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