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四维驱动,以法治力量守护文明薪火

张晓坤    2025-10-09 11:05:33    《人民周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2024年10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以下简称“寻保传”专项活动),旬阳市人民检察院闻令而动,自觉将守护文化遗产作为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政治责任,创新“学宣干评”四维驱动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秦巴山水间书写以法治力量守护文明薪火的检察答卷。

一、聚焦政治引领,深悟“寻保传”专项活动的时代使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脉昌则国魂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这深刻体现了党中央以改革之力筑牢文化根基、守护民族命脉的战略远见和坚定决心。旬阳作为安康文物大市、陕西省文物强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拥有625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含16处省级文保单位、8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1729件馆藏可移动文物(含16件国家一级文物、14件国家二级文物、418件国家三级文物),以及10处省级革命文物,是汉水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地。

在此背景下,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部署“寻保传”专项活动,旬阳市人民检察院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检察机关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具体行动,更是以法治力量守护民族精神命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旬阳实践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

二、“学宣干评”,构建四维驱动工作格局

(一)以“学”筑基,融合思想体系。旬阳市检察院在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中,坚持“学”字当头,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党组“第一议题”、支部“三会一课”必修内容,开设“三堂课”强素能,打造“理论课堂”深学政策法规、“线上课堂”云游数字博物馆、“实践课堂”走进文保现场。创新“三讲模式”凝共识,通过“主题党日”领导干部讲党课解读文保相关法规、业务骨干分享寻访心得、老党员讲办案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根脉与检察担当”专题研讨3场,“党的生日话职责”等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干警深刻认识“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文明基因,保护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未来”,进一步强化“寻保传”专项活动思想认同,真正做到在检察履职中一切从“政治上看”。

(二)以“宣”聚力,做强话语体系。充分用好理论、线上、实践“三个课堂”,以“领导干部上讲台”宣讲,青年干警“导师帮带”,政治督导、政治引导、业务指导、品德督导,党小组轮讲轮训,“外出培训干警”传导式分享等形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最高检、省院有关政治与业务融合工作要求,结合“寻保传”专项活动撰写寻访体悟4篇、宣传报道6篇。本院制发的督促保护传统村落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被安康市检察机关评为优秀检察建议。

(三)以“干”增效,夯实行为体系。在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中,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紧密对标旬阳市委、市政府“党政领导、文物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立足旬阳文物保护现状,结合检察职能,制定《旬阳市院“寻保传”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将检察履职精准嵌入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链条,建立“党支部牵头、党员先锋领办、跨部门协作”机制,组建由公益诉讼、刑事检察骨干组成的“文保先锋队”,确保专项活动与全市中心工作、文物保护大局同频共振、无缝衔接。

(四)以“评”促优,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旬阳市检察院党支部坚持把政治考评、案件质量评价、业务质效考核纳入对检察干警的综合考评中,及时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工作办法,同步开展政治建设与业务“四个体系”融合考核,在评先评优、干部推荐使用中用好政治与业务融合考评结果。在“寻保传”专项活动中,旬阳市检察院荣获安康市检察机关“‘三有’谱新篇 争创正当时”政治业务竞赛一等奖,涌现出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模范检察官、全市优秀检察官等先进典型。

三、深耕主责主业,彰显检察护遗的实践成效

(一)公益诉讼精准发力,激活沉睡文化遗产。旬阳市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将公益诉讼作为“寻保传”专项活动的核心引擎,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痛点难点,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检察干警遍访全市150余处文物古迹,走访非遗传承人15人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精准识别文保风险,针对部分传统古村落环境杂乱、古盐道遗址管护缺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威胁文物本体安全问题,制发诉前检察建议7份,针对非遗传承人断代困境,同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磋商。靶向施策推动系统性治理,进一步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相关行政机关对辖区古建筑灭火器进行统一检查维护,更换消防灭火器21个,新建微型消防站3个,确保消防设施即时可用;对古村落保护范围内堆放的砂石料、枯枝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归整,消除环境脏乱及火灾隐患,推动文旅部门建立传承人梯队培养计划。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对辖区所有文保单位安全责任公示信息进行逐一核查与更新,重新制作并安装98块省、市、县级文保单位标准化安全责任公示牌,实现责任亮牌全覆盖、无死角。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督促新增聘用专职文保员9名,充实一线管护力量。同时,联合市文旅局在文物资源富集的蜀河古镇设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联络站”,通过构建“线索发现—联动处置—长效保护”工作机制,将法律监督全流程融入文物保护,探索文化遗产协同保护新模式。

(二)深化机制衔接,构建多元协同保护大格局。旬阳市检察院深刻把握文物保护的系统性、复杂性,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打破职能壁垒、凝聚最大合力。在旬阳市委、市政府构建的“党政领导、文物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基础上,联合市文旅局建立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系统构建“线索互移、会商研判、信息共享、联合培训、专项行动”五大协作机制,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兵团会战”的转变。同时,充分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作用,充实具备历史、建筑、摄影等专长的志愿者,组建“文保志愿观察团”,对发现的文物受损、环境破坏、消防隐患等线索,形成“专业文保员+志愿观察员”的双轨线索来源,累计接收有效线索3条。建立由检察、文旅牵头,消防、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季度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古建筑消防设施隐患、历史文化名镇餐饮污水直排环境污染等多发、跨领域问题,开展专题会商2次,推动问题“一站式”解决,形成“行政主管+专业监督+技术支持+公众参与”的保护链条,推动文物保护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融合”,为旬阳文化遗产构筑起坚实的协同守护屏障。

(三)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生机,才能实现活态的、有生命力的传承,才是更深层、更持久的保护。针对辖区部分文保单位存在的“重保护、轻利用”问题,旬阳市检察院通过诉前检察建议及圆桌会议,推动文旅、乡镇政府等主体深化协作,以市域重点文物为依托,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积极探索文物与旅游、教育、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旬阳地方特色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文化创意产品。联合文旅部门通过举办文物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文化价值,促进全民自觉参与保护文物的共识。通过系列履职,破解“文物活起来”的法治保障难题,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共生互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历久弥新的文化动能。

(作者为陕西省旬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人民周刊》2025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6期

上一篇:党建领航铸魂 文化育人培根
下一篇:用科技重构农村集体资产高效配置的北京范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