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回望五卅百年,赓续党刊荣光

周文    2025-06-09 16:05:16    《人民周刊》

100年前的今天,1925年5月30日。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枪杀工人、抓捕学生的暴行,点燃了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怒火,上海开始声势浩大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随后,五卅运动的狂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五卅运动劈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沉夜幕。为了支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在广州和香港爆发。这场持续16个月的大罢工,创造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奇迹。

 

图为《人民周刊》第一期目录。

 

作为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的《人民周刊》刚刚创立,就高举起宣传革命的旗帜,吹响斗争的号角。1926年2月7日,《人民周刊》第一期发表工人领袖邓中夏的文章《五卅后中国职工运动之新现象》,指出:“工人阶级事实上取得国民革命的领袖地位”“各地工人群众需要一个地方的总组织”“工人阶级需要政党”……振聋发聩的呼喊引领中国工人阶级觉醒崛起,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抗争精神紧紧相连。

1926年5月26日,《人民周刊》在第12期、13期刊发“纪念五卅”专栏,张太雷发表《五卅运动之分析及纪念之意义》文章指出:“五卅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开一新纪元”“从五卅运动起帝国主义要遇见有组织的全中国民众的抵抗”“五卅运动已实际表示中国的革命是世界革命中的重要部分”。……五卅运动成为国际反帝斗争的一部分,影响力辐射全球。

 

《人民周刊》创刊号发表邓中夏文章《五卅后中国职工运动之新现象》。

 

赓续红色血脉,秉承如磐初心。回望五卅百年,从神州暗夜血与火的斗争到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如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的《人民周刊》热血难凉,时刻站在党的宣传舆论工作最前沿,奏革命之战歌,鸣冲锋之号角,履时代之使命。

 

(《人民周刊》2025年第10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0期

上一篇:用“精神食粮”激励工人阶级不懈奋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