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扎根幼儿教育,始终把孩子的微笑和教师的成长放在心头,如今已有34年。从手把手带孩子的年轻教师,到带领九所园区的集团总园长,她不断探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构建老园带动新园、中心辐射周边的集团化治理体系,城乡之间铺展起一张温暖有力的教育网络。
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山西省太原市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安慧霞是唯一一位学前教育领域的代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专访安慧霞,听她讲述30余载深耕幼教的故事。

用爱守护,照亮孩子的人生
幼儿年纪虽小,幼教事业却要有大情怀,幼教人身上也承载着大使命。“今天孩子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我们培养孩子3年,也是为他们今后的30年做铺垫。”带着这样的情怀与使命,1991年,19岁的安慧霞走进了太原市兴华街幼儿园。
“记得我小时候在街上看到不认识的小孩,都会忍不住想抱一抱,似乎天生就对孩子有一种亲切感。”安慧霞说。这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她自己总结为“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她在30多年育人之路上始终把爱作为教育的起点——当放学的铃声响起,她总会留意那些翘首等待却无人接走的孩童,将他们先接回自己家,捧出飘香的热饭热菜;面对父母离异而啜泣的孩子,她张开温暖的怀抱,默默熨帖孤独不安的心灵;当幼小的身躯在厕所里因不适而憋得小脸通红、手足无措时,她会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如同照料自己的孩子般,耐心而细致地帮孩子化解困窘与尴尬;等等。
安慧霞对孩子的关心不仅仅在生活中,更在潜移默化、因材施教的课堂上。一次绘画课上,她注意到一个小男孩手握画笔却迟迟不动。“当时他望着我,眼神里满是‘我不会’。”安慧霞没有强求,而是轻轻握住孩子的手,引导他从最简单的尝试开始,画一个点、画一条竖线,并肯定这些点和线同样是孩子珍贵的作品。在随后的作品分享环节,她还特意邀请男孩上台展示他的“点线画”,并引导他讲述其中的故事。这种对微小进步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渐渐地,男孩爱上了绘画,在小学、初中持续学习美术,并最终以美术特长生身份参加了高考。多年后,已担任园长的安慧霞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电话那头正是当年那位男孩的妈妈,她用激动的声音报喜:“安老师,您知道他考到哪儿了吗?中央美术学院!多亏您当年欣赏他、鼓励他!”
这个电话让安慧霞思考教育的力量:“老师的一句话、一种态度,对孩子太重要了。”因此,她经常用这个案例向新教师传递教育理念: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手势、每一句言语、每一个状态,这些看似微小的教育行为细节,都将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莫大的助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光。”安慧霞常这样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找到自信,照亮他们成长的路。”
成就志业,点燃教师的使命感
“要放飞孩子的梦想,首先要成就教师的志业。”安慧霞始终把教师成长放在教育体系的核心位置。在她看来,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一份事业,更是一项志业。
她相信,教师心上有力量,人才会自觉成长。她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25人以下的教师圆桌会,主张关注到每一位教师,从早到晚只谈一个主题,那便是每一位老师都很重要。她激励年轻老师敢于站出来告诉世界,自己是孩子成长旅程中的关键力量。
除了鼓励,安慧霞还带队深入边远园所,帮助新教师备课、磨课、讲评,传授教学经验和育人方法。在她的带动下,兴华集团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还有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你们这里的老师走路都不一样,精神饱满!”经常有人这样感叹。安慧霞笑着回应:“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光。”在她看来,教师的积极状态源自内心的力量与使命感。当教师不再将工作视作“打工”,而是深刻认同人民教师的身份,将孩子置于心中至高位置,责任感、使命感与格局便会随之升腾。这种内在驱动,才是专业成长最持久的力量。
以文化为魂、以教师为本、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在成就志业的过程中便会托举起孩子们通往未来的桥梁。她这样介绍幼儿园的园徽:“你看这个‘兴’字,是奔跑的孩子;红色代表家国情怀,绿色象征生机和希望;翅膀是教师的双臂,是理想的承托。”她说,这不仅仅是装饰,还是文化的传递,“只有让教师感到自己重要、有价值、有使命,才能真正做到陪孩子走远。”
集团办学,托起城乡孩子的幸福童年
从一所园到九所园,从城市园到村办园,从空心园到优质园,从300个孩子到3000个孩子,如今,兴华学前教育集团已覆盖城市、乡村、社区,成为太原市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的典范。这一路跨越是如何做到的?
2005年,作为“名院长”的安慧霞赴杭州、苏州参加“三名工程”培养,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办园思路。“在杭州西湖区山水集团幼儿园等地的学习让我深受触动。”她回忆道,“南方城市已开始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我就思考,太原是否也能走这条路,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彼时的太原,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民办园收费偏高,优质普惠资源稀缺,许多适龄儿童想进入一所放心、省心的幼儿园,比考大学还要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也缺乏成功案例参考,安慧霞率先“吃螃蟹”,一路摸索前行。2006年,她负责创建的大唐幼儿园正式开园,仅半年时间,6个班、200个学位全部满额,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之旺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10余年间,安慧霞持续拓展园所建设,陆续接管、改建多所幼儿园,其中不少位于城中村、城边村等区域,推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如今,新华学前教育集团实现九园联动、城乡贯通,为万柏林区乃至更广范围的幼教普惠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集团化不是搞扩张,而是让优势资源流动起来,让更多孩子受益。哪怕是最偏远的村庄,也要有像样的幼儿园,有温暖的老师。”正是这份朴素而坚定的信念,让她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凡,也在春风化雨中照亮了无数孩子的童年与前行的路。
(《人民周刊》2025年第11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