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遍千寨,茶香润万家。8月8日,2025中国普洱茶大会暨第十四届勐海茶王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盛大开幕。本次活动以“提振消费·乡村振兴”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聚智勐海·融链焕新”为主题,全面展示“茶产业+科技+文旅”的成果。
8月的勐海,雨雾缭绕,群山如黛。独特的高原气候与酸性红壤,为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了享誉世界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勐海56.357万亩古茶林为“世界最大连片古茶林”,成为本届大会亮点之一。中共勐海县委书记陶艳在欢迎辞中表示,全县涉茶人数达28万人,占总人口的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0%来自茶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石,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片片叶子承载万千茶农增收致富的希望,一代代勐海茶人用赤诚匠心守护这份绿色财富。勐海茶地理标志熠熠生辉,托起无数家庭的幸福生活。“2024年,国内普洱茶产量约为19.6万吨,较前一年度上涨1.4万吨,同比增长7.7%……”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介绍过去一年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阐述古茶树保护性开发、消费市场分化发展、普洱茶非遗项目开发、普洱茶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回望普洱茶的辉煌历史,茶马古道上清脆的驼铃,古树茶山间氤氲的茶香,早已将这片叶子的故事融入民族文化的血脉。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荣誉会长刘仲华以“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普洱茶产业发展面临粗放模式难以为继、价值链条尚存短板、市场秩序呼唤规范、创新动能亟待激活四大议题,认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关键驱动力,政产学研协同发力,一定要走机械化、自动化、数智化、标准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规模化和品牌化,引领新时代健康消费。他还特别提到新式茶饮,倡导为传统茶饮创造新式消费场景,大力发扬国茶文化,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茶。
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文旅融合为发展添彩。在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文旅融合是拓展价值链条的重要方向。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润贤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分享茶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他指出,勐海拥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活动精彩纷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形成了绝美的自然风光,文旅产业基础优势显著。立足优质人文资源和天然美景,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茶山徒步”“乡村音乐晚会”“民族歌舞表演”“制茶工艺展示”等精彩环节。与会嘉宾漫步茶山古道亲近自然,深入茶林探索生物多样性,体验茶俗文化与传统制茶工艺,感受民族文化风情,沉浸式体验茶产区旅游亮点。据统计,2024年,勐海县旅游接待总量同比增长24.16%,旅游总收入达81.93亿元,“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产业协同模式日趋成熟。
大会发布了2025普洱茶行业系列调查成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海县等8个县域获评“2025普洱茶重点产茶县域”,勐海陈升茶业等10家企业荣获“2025普洱茶行业乡村振兴龙头企业”称号,勐混镇等8个乡镇入选“2025普洱茶产业振兴特色乡镇”,勐海县获“2025普洱茶优势企业聚集县域”殊荣。
(《人民周刊》2025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