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登记结婚,坚毅严谨的周恩来展现出他温情的一面,果敢独立的邓颖超也露出娇俏的模样。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革命者,但在鸿雁传书中,同样拥有最真切的柔情与牵挂。若非周恩来、邓颖超身边最亲近的人,人们很难窥见这对革命伴侣为国奋斗时相互依赖的深厚情感。
在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之际,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周恩来侄外孙沈清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正式发布。书中整理了二人之间的100个爱情故事,是沈清对七爷爷周恩来、七奶奶邓颖超半个多世纪革命爱情的纪念之作。“他们的爱情浪漫而深沉,在共同信仰下,二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相濡以沫、并肩同行。”沈清说。
百年节点的特殊纪念
记者:今年是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在此时出版《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有何意义?这本书的筹备过程是怎样的?
沈清:我的母亲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和二老生活时间最长。自幼常听母亲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他们的爱情十分浪漫,更与共同的革命信仰紧密相连。在二人结婚百年之际推出这本书,希望将这份珍贵的情感与故事传递给当代年轻人,让大家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启示、温暖与力量。
《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一书的筹备历时一年多。去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99周年之际,我感到有必要纪念他们那份不凡、动人且浪漫的爱情。此后,我与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共同策划,完成了这本包含100个周邓二人之间真挚感情故事的作品。
从资料收集到故事筛选,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我们的心血,人民日报出版社也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封面的色调搭配,到内页的排版布局,都经过了反复考量;在宣发工作上,出版社也给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大到宣传方向的确定,小到宣传文案的撰写,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出版人的智慧。
书中每章以信笺开篇,收录二人往来书信。这些书信是他们在战争年代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字里行间饱含着细腻的关怀、深厚的爱意与坚定的信念。通过书信串联故事,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他们爱情的温度与深度,这也是最能还原他们爱情本真的方式。
周邓爱情观是当代人的精神财富
记者:《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的书名非常惊艳、饱含感情,书中更是讲了许多周恩来与邓颖超相处的温情瞬间。您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有哪些?这些细节如何体现二人深厚的感情?
沈清: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在处理繁重外交事务之余,仍惦念着远在祖国的邓颖超。他想到瑞士的手表品质上乘,便打算用工资买一只手表给爱人当作礼物。购买时,他细致叮嘱:表盘不能太小,要方便她看清时间;最好带夜光功能,且是自动上弦,免去频繁调校的麻烦;不能是金表,以免显得奢华。这一连串细致的考虑,体现出周恩来对邓颖超的相知与牵挂。
书中还有一章,讲述了周恩来在地区局势紧张、天气恶劣的背景下出访越南,邓颖超十分担心。周恩来一回到家,邓颖超就急匆匆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快步上前,边走边说道:“哎呀,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在越南亲吻了那么多漂亮的女孩子,你得同我拥抱,同我亲吻。”邓颖超的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顿时目瞪口呆。周恩来笑着把邓颖超揽到怀里,深深地在妻子脸上吻了一下。两人温柔又有风度,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邓颖超的调侃与“撒娇”,让人看到她在大义与坚毅之外的可爱一面;而周恩来爽朗的笑声与热烈的拥抱,则展现了他对爱人深切的回应与呵护。在那个年代,在那么多工作人员面前,他们毫不掩饰的亲密举动,正是对彼此爱意的真诚表达。
这样的故事书中还有很多,让人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真挚与纯粹。二人的感情建立在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上,经历过风风雨雨,却越走越坚定。周恩来的体贴与尊重,邓颖超的理解与支持,共同构成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爱情观:他们把家国情怀与夫妻深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爱情最是历久弥新,成为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这本书影响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对生活有信心,对彼此之间的爱情有信心。
周邓爱情的传承与启示
记者:作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亲人,本书的编写是否融入了您的家族记忆?您希望这本书给读者带去什么?
沈清:编写过程中,除了爱情故事,我也回忆起七爷爷七奶奶艰苦朴素的家风、对我们严格又有温情的家教。记得小时候,我穿了一件爷爷的呢制大衣,被七爷爷看见了,便“批评”我说怎么穿了一件这样的衣服,要学会艰苦朴素。与七奶奶的接触更多,她常常关心我的学习。在家里,他们常常强调勤俭、坦诚、大公无私,先考虑别人,再想到自己。周恩来、邓颖超所倡导的“十条家规”与当下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深刻的现实契合。
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爱情不因身份、场合或时间的流逝而褪色,而是始终如初、坦荡自然。在今天,它让人感受到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观,正是把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与真挚情感融入日常点滴,让爱在平凡生活中焕发出更持久的力量。
(《人民周刊》2025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