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一切困难,不怕夫妻分离,这些他们都有思想准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周恩来、邓颖超秘书赵炜深情地说。
2025年8月8日是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周恩来邓颖超的亲属、身边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齐聚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回忆两位伟人大爱无私的家国情怀与相濡以沫的革命爱情。

生动故事的真情回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景色秀丽、庄重典雅。走进主展厅,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静静伫立。大厅西侧用浮雕记录了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周恩来、邓颖超参与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东侧则描绘出开国大典、四化建设等激昂场景,定格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
研讨会邀请到不少周恩来和邓颖超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参加,许多来宾虽岁至耄耋,但展厅内氛围热络,大家共同回忆与周恩来、邓颖超相处的点滴,交流伟人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活动开幕前,全体来宾向周恩来、邓颖超雕像三鞠躬,寄托深切怀念。

开幕式上,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宁宁首先表达对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崇敬,以及对二人结婚100周年的纪念。他说,两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要在重温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过程中赓续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核心作用,让红色血脉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党中央直属的党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其第二研究部专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文献的编研工作。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颖莅临研讨活动,总结周恩来、邓颖超的爱情历程,并点明了二人爱情观的当代价值:“周恩来邓颖超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将革命与爱情完美融合。在长期革命实践和婚姻生活中,他们提出‘八互’原则,立下‘十条家规’,留下了世代传颂的伉俪故事和良好家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老一辈革命家是重视家风的表率,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革命伴侣的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楷模。”
周恩来侄女周秉宜曾与周恩来、邓颖超共同生活数年,从小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后来长期从事周恩来思想研究工作。如今,头发花白的她讲起伯父伯母的故事,依旧十分生动有趣:1959年元旦,邓颖超因病在广州调养,周恩来便在西花厅与大家一起过年。他亲手写下送给邓颖超的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并请在场的家人、秘书、卫士们一同签名。这张写满名字的大幅宣纸至今保存完好,见证了西花厅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周秉宜讲到周恩来、邓颖超为身边人结婚庆祝的故事,引发了来宾的欢笑与掌声。在西花厅,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相处似家人,不管是谁结婚或者有了孩子,周邓二人都会送出礼物表示祝贺,礼物不贵重,有枕巾、织锦画、鸡蛋等。来宾沉浸在温馨的氛围里,周秉宜却话锋一转,说道:“我结婚的时候,他们什么都没给我。”大家被周秉宜的“嗔怪”逗笑,也更贴切地感受到周恩来与邓颖超克勤克俭的家风。
邓颖超侄孙邓友平也分享了家中“不搞特殊化”的严格家规:“小时候,这层亲属关系在邓家是秘密,长大后父亲很严肃地对我们谈起此事,告诫我们不能以此谋得私利。我的哥哥姐姐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年,每当我们想求助姑奶奶,父亲都会严厉地批评我们。”
周恩来、邓颖超亲人的分享真切感人,让现场所有人感受到两位伟人大公无私、大爱无疆的精神穿越时空,萦绕身边。
伟人精神的时代回响
当日,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周恩来侄外孙沈清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正式发布。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首任会长廖心文在分享读书感受时表示,该书可读性强、老少皆宜,读者都能从书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周恩来与邓颖超始终患难与共、悲喜分担,让革命与感情始终紧密交织,他们感人至深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他们的精神风范至今仍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丁丁分享了编辑心得。他表示,这本书既是对两位伟人爱情的礼赞,更是对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传承。书中描述了革命伴侣的忠贞爱情,彰显了烽火岁月的家国大爱,更传递了爱情楷模的当代意义。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长张彩欣和丁丁、廖心文、沈清共同为新书揭幕。活动中,天津市妇联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授予天津第一面“天津市巾帼宣讲队”队旗,相关人士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捐赠历史照片及书法作品。
主旨发言环节,周恩来、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分享了与两位伟人的相处点滴。二人的秘书赵炜特意从南开中学赶来,她今年已是93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全程站立发言,动情回忆了二人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一生贡献给党,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全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看到现场有不少中学生,她特意寄语青年:“邓颖超不仅是周恩来的爱人,她个人的成就同样辉煌。周恩来和邓颖超约定好不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当时很多人建议邓颖超当部长,但周恩来不同意,把她的级别往下压,让她去妇联工作,对此,邓颖超毫无怨言,欣然接受。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妇女事业、献给了人民。”

张彩欣介绍了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百年之际,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推出相关展览、研讨、图书发布等纪念活动,并表示作为纪念馆人,将坚守好红色阵地,挖掘好、利用好、传承好红色资源,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优良家风的永恒传承
学术交流环节,各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代表、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以《周恩来家风研究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坚持新时代的家庭观 传承优良革命家风》《革命夫妻 以国为家——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姻生活》等为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周恩来、邓颖超的家国情怀对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现实观照。与会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两位伟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各地游客到此参观的感想:“虽未曾谋面,但深受其恩。”“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和人民倾尽心血,他的无私奉献和卓越智慧,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令人由衷敬仰。”……文字中折射出人民对周恩来、邓颖超的深切缅怀与无限崇敬。
此次研讨会通过学术探讨与多维度的纪念活动,全面呈现了伟人的崇高境界和永恒魅力,推动伟人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周恩来、邓颖超的精神遗产正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丰功伟绩,更是可亲、可敬、可学的精神,指导我们在家庭中传承优良家风,在工作中坚守责任担当,在人生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在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百年之际,大家共同解读、重温了“有一种爱情,叫周恩来与邓颖超”。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海棠花,年年绽放,岁岁芳华。它寄托着两位伟人深厚的情感,也象征着他们的伟大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永放光芒。
(《人民周刊》2025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