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弘扬改革开放精神,释放社会发展活力

——访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蒋积伟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5-11-11 17:59:13    《人民周刊》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康庄道路,由此而孕育生成的改革开放精神,在党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改革开放精神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同样诞生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之间有着怎样的异同?在当今时代宣传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日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蒋积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与体悟。

 

这是贯穿深圳福田CBD、市民中心、莲花山公园的深圳中轴线。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改革开放精神地位重要、价值独特

记者:您认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改革开放精神居于怎样的重要地位,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

蒋积伟:理解改革开放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首先要从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改革开放作为五四运动以来“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之一,在其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传承和发展,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头之外的其他精神相比较,它的整体性和划时代性更鲜明。

其次,要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进程来看。沿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头开始,总体划分为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把一个具有类别意义的精神提升为一种具有独立内涵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更加集中和概括性的表达。

与绝大部分精神的实践载体不同的是,改革开放是进行时,而且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精神与改革开放是同向、同步和同行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改革开放精神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可以激扬新时代改革者的精气神,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精神与特区精神既有同一性,又有异质性

记者:在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创办发展的过程中。您认为,这两种精神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与异同?

蒋积伟:改革开放精神与特区精神既有同一性也有异质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经济特区的初衷来看,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地,承载着先行先试、为改革开放投石问路的历史使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因此,时代愈是往前追溯,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愈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包括面临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课题、遵循的思想原则、形成的实践基础等,特区精神作为改革开放精神的映照、精华、内核或底色的一面也更加突出。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即使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也不仅仅局限在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逐步从单点突破变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放在系统论的视域下,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之间存在着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子系统,改革开放精神强调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榜样群体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如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改革开放精神是对这些精神的进一步抽象、升华和浓缩。

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调动党员干部精气神

记者:在您看来,改革开放精神对于后辈党员干部具有怎样的启迪、感化作用?在当今时代面向全社会广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蒋积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这句话深刻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而改革开放精神就是改革开放时期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达。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性活动。所谓“能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精神状态,干事创业没有一股精气神是不行的。在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的总体状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精神懈怠、庸懒无为的状态。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精气神,必须准确理解改革开放精神,立足新的实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邓小平同志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认为,这句话一方面具有鼓励创新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试错的空间和弹性。改革开放精神中蕴含的容错机制,对于克服基层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懈怠不前、碌碌无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闯劲和干劲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改革开放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对于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激发改革者的精气神,凝聚全社会改革开放的共识,将改革开放推向纵深,释放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人民周刊》2025年第18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8期

上一篇:寻找抗联路上的诗篇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