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短视频博主郑鸿杰展示非遗技艺之美

“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

本报记者 施 钰    2025-07-15 08:17:12    人民日报

用毛刷浸润漆料,在古筝面板上轻点,而后均匀刷开,“一步出错就得重来,反复试了好几次,效果还不理想。”郑鸿杰准备拍摄一个古筝制作短视频,琢磨大漆工艺已有半年。

被网友称为“乡村鲁班”的90后手艺人郑鸿杰是一名短视频博主,网名叫“山村小杰”。制作剪纸走马灯、建盏、桃木算盘……通过镜头,传统技艺在他手上焕发出独特魅力。

“小时候在乡村生活,我就爱跟着当木匠的父亲鼓捣木头。”2015年,郑鸿杰开始拍摄短视频,自制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也分享乡村的趣味生活。“每个视频都要花上十天半个月。”郑鸿杰说,由于可参考的经验不多,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一有想法,我就会和父亲商量,设计图纸、调试比例、制作试验,看能不能做成。”

乡间老屋、山野竹林都是他的工作室。小到口红管、水杯,大到洗衣机、水车,郑鸿杰都能用木头等材料做出来。渐渐地,镜头中的淳朴生活和手工才艺,获得越来越多网友的喜爱,郑鸿杰选择组建团队,成为一名专职短视频博主。

随着越来越多手艺人入驻平台,郑鸿杰也有了危机感。“拍摄类似题材的人变多了,有的博主能做出更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郑鸿杰开始思考内容转型,“我还是要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

经过尝试与沉淀,2023年开始,郑鸿杰把关注点放到了非遗技艺上。“我开始接触周边地区的非遗技艺,构思拍摄题材。”学习非遗技艺、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创,郑鸿杰尝试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非遗技艺之美。

为了拍摄制作剪纸走马灯,郑鸿杰特意找到福建省级技能大师、福州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雅萍。“纸折起来再剪,开始时很难想象展开后的图案,剪的时候,力度也很难掌握。”在学习体验过程中,郑鸿杰不断“让自己慢下来”,感受工匠精神。

“通过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相处,我更坚定了想法,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郑鸿杰说。

除了展现非遗之美,郑鸿杰也将镜头对准家乡,推介福建各地乡村风土人情。莆田的闹元宵,泉州的古村落,宁德下党乡的茶馆……“我想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家乡做点事情。”郑鸿杰说,未来,他计划展现更多优质内容,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了解他的美丽家乡。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5日 第 1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塑造银幕形象 讴歌时代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