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记者在上海普陀区体验智慧送餐服务

跨上电瓶车,为社区老人送餐

本报记者 巨云鹏    2025-04-28 08:34:20    人民日报

在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的社区食堂取好餐,戴上头盔、跨上电瓶车,记者不久前亲身体验为社区老人送餐。

“老年人吃饭比较早,一般早上10点多就陆续给他们送了。”来自湖南的小伙夏亮说,他在上海做外卖员已有一年多。日常接单配送之外,他还参与了外卖平台饿了么与普陀区合作的为老服务项目,在中午订单配送高峰期前为社区老人送餐。

车行十来分钟,到了曹杨三村小区一幢楼下,记者和夏亮一起走楼梯到3层,开门的是86岁的边玉华。“我和老伴年纪大了,中午这顿饭还真是个问题。”老人说。

普陀区是上海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2024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38.46万,占比超过40%。

“我们把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建设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上海市普陀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傅颖介绍,目前,普陀区已建成115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每日单餐供餐能力达2.1万份,覆盖全区10个街镇。

在普陀区,许多老年助餐服务场所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引入餐饮机构运营。同时,通过挖掘社会餐饮资源、发展“养老机构延伸型”助餐和联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集中就餐服务半径,扩大助餐服务供给。

“进入这个‘长者助餐’小程序,绑定好老人的身份信息,填写地址,会自动匹配近距离的社区食堂,选择订餐时间和份数之后就可以下单了。”一名社区食堂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老人本人,亲属或社区工作人员都可以为老人点餐。

“有需求的老年人,在手机上可以提交审批材料,符合老人就餐优惠政策的,在下单时会自动减免一些费用。”长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晓琦说。

离开小区,记者又来到普陀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一块大屏幕上展示着区内所有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情况。

“社区食堂运营得好不好,菜品受不受欢迎,一目了然。”傅颖介绍,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全区所有的老年助餐服务情况“有一本账”。

“比如你上午在的武宁片区社区食堂,3月19日到26日这几天,最受欢迎的菜品是香菇菜包,卖出了2617个。”平台运营方——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阅芯表示,有数据支撑,“便于社区食堂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提需求、公益搭平台、企业做市场、慈善来助力。”傅颖说,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公益加成”运作模式,吸引各类优质品牌、互联网平台、公益组织共同参与推进开放型老年助餐产业生态,“让更多老年人可以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8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万余件专利这样获得快速授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